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篡明:从边军一队官开始 > 第140章 战略调动

第140章 战略调动(1/2)

    “既使昌黎破不了,可东虏十数万大军也可绕道凤凰店,直扑山海关腹地,到时又该当如何?”

    “孙阁部,山海关乃是天下雄关,况且关外还有数万辽镇将士,那虏酋洪太,必会知难而退!”

    刘平回答了众人的问题,又来到了地图前。

    “我军真正应该注意的,乃是遵化和迁安一线,长城天险已被东虏攻占,若是东虏想要班师,必要通过长城而退!”

    “刘少保,你的意思是……”

    一旁的卢象升已经是坐不住了,似乎想到了什么。

    刘平微微一笑,看着众人希冀的目光,随即是悠悠的道:“京畿地区尚有勤王之兵十数万人,东虏数次战败,已是不敢再战,向北走的出路也已经被山海关堵死,如今之计,只需阁部调遣陕甘两镇边军,沿着长城天险布防,彻底断绝东虏之退路!”

    孙承宗仔细的听完,眼前一亮的纵观起了整个全局。

    在发现大有可为后,当即是拍板决定:“刘少保所言乃是金玉良言,老夫这便回宫复命!”

    “恭送孙大人!”

    看着已经走远的孙承宗背影,刘平不由是一阵的苦笑。

    依大明朝这臃肿的办事效率,恐怕军队还未调集完毕,东虏已经是全身而退了。

    况且刘平能想到的,他不相信皇太极会想不到这点。

    ……

    五日之后,由昌黎传来了军报。

    昌黎县令左应选率领全城百姓上城抗敌,一连苦战了四日。

    金军丢下了数百具的尸首,溃败数十里地。

    转眼之间便已来到了这至关重要的第五日,只见那金军营帐之中,战鼓喧天,喊杀声震耳欲聋。

    突然间,数万人马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向着昌黎城席卷而来。

    上百架云梯被金军步卒推动着,缓缓地朝着城墙逼近。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金军,城中众人皆面露惊恐之色,但身为县令的左应选却毫无惧意。

    他身先士卒,亲自登上城头,振臂高呼:“乡亲们!今日便是生死存亡之际,随我一同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说罢,已是手提佩剑,毫不犹豫地带着家丁冲向了那些正顺着云梯攀爬而上的金兵。

    刹那间,刀光剑影交错闪烁,鲜血四溅,染红了整个城头。

    左应选这个文人犹如战神附体一般,手中佩剑挥舞得虎虎生风,所过之处,登上的金军无不骇然。

    而那些百姓们受到了县令大人的鼓舞,亦是士气大振,个个奋勇杀敌,毫不退缩。

    一时间,昌黎城头上杀声震天,大战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

    金军再次被击溃,退至昌黎城外,再也不敢提及攻城的想法。

    愤怒之中的皇太极彻底傻眼了,他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十几万大军会被一个昌黎小城所阻挡。

    战前,根据探马传来的军报,这座小城里甚至连一个正规的明军都没有。

    悲愤,郁闷环绕在皇太极的心中,最终金军主力开始向遵化、迁安一线移动。

    眼看是已有退意,想要通过长城回到关外。

    正月二十日,金军主力顺利通过长城关口。

    由岳托带着抢掠的粮食和布匹先行,皇太极和代善带着金银财物为中军。

    而最后一批,则是济尔哈朗和萨哈廉所俘获的十几万大明百姓。

    至于断后的苦差事,自然而然的落到了镶蓝旗阿敏的身上。

    ……

    昌黎军报传来的第二日,孙承宗急令刘平等人入城相会。

    待众人都入了座,孙承宗才满脸唏嘘的道:“刘少保所言极是,昌黎竟是守住了,只恨那陕甘两镇的边军,接到了朝廷调令后竟互相推诿,向兵部索要粮饷!”

    “孙阁部,如今之计也只能坐视东虏主力逃回关外,但我等却是还有一丝机会”

    “哦,说来看看”

    刘平起身站起,一扬袖袍道:“东虏此次入寇,所求不过是粮饷和丁口,现如今十数万百姓已被掠走,金军后路之军必定行军缓慢,可一面佯攻遵化、永平,另再派一支偏师奇袭金军后路,也好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此计可行,但这偏师稍有不慎,便要陷入东虏两路夹攻之中,到时便是大大的不妙!”

    孙承宗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看向了卢象升等人。

    卢象升等人是连连摇头,却是对此计不太看好。

    正在这时,只听刘平突然提高了嗓音吼道:“阁部,刘平愿领这路偏师,突袭建奴后路之军!”

    “刘少保,你可知军中无戏言!”

    “属下愿下军令状,但求阁部让诸军配合我等!”

    刘平已经是半跪行礼,眼中都是坚毅之色。

    皇太极和阿敏之间的关系,刘平心中是清楚无比的。

    此次阿敏被留下来断后,必会保存实力固守永平四城。

    至于出城救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