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 第499章 管仲亲自吐槽,齐国盐碱地有多严重

第499章 管仲亲自吐槽,齐国盐碱地有多严重(2/2)

料,那肯定是有更加原始的版本,更古老的史书来验证!】

    天幕中,泛黄的竹简,再一次展开。

    上面书了《尚书》二字!

    在尚书中,就写到了奇异的地貌。

    《海岱惟青州,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青州,是包括了齐地,比齐地还大。】

    【尚书上说,这个地区的土地很多都是海滨之地,它是被海水反复冲刷和侵蚀。】

    【这里的土壤都是那种白色的,就跟坟墓一样,因为这样的土地是长不出庄稼的。】

    【不只是尚书中记载了齐国的地貌。】

    【最重要的是管仲自己也爆料了。】

    【在管仲的着作《管子》中,他反复强调了一件事。】

    【就是管仲和齐桓公两个人在讨论当时的治国良策时。】

    【管仲就告诉齐桓公,齐国发展农业是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就是因为当时的齐国土地,地泻卤,就是盐碱地!】

    【而且,管仲这时候的齐国,可跟姜子牙时期的齐国不一样,这时齐国的面积至少是姜子牙时代的几倍甚至十倍。】

    【可即使领土扩张得这么大,管仲时期,齐国盐碱地仍然占据了齐国很大的耕地面积。】

    【严重制约了齐国的农业发展。】

    【这就说明齐国最开始面临的盐碱地问题有多严重!】

    【甚至,之后管仲还进行了一项尝试,就是治理盐碱地,在管子中,他也提出了一些治理方法,比如,他要研究一种农作物,叫:斥植!】

    【斥,就是斥卤地,泻卤地,也就是盐碱地。】

    【植,就是农作物。】

    【合起来,就是能在盐碱地上存活下来的农作物。】

    【这个证据说明,我们远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了治理盐碱地的技术探索。】

    【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当时齐国盐碱地问题有多严重。】

    (我去,资料竟这么多,而且都是写在正史中的,以前都没有人发现吗?)

    (肯定有人发现了呀,但是发现了又能怎么样,他们是不会用这种角度去思考的,就算他们知道姜子牙时期,所有的地都是盐碱地种不了地,但他依然相信姜子牙是一个农业大国!)

    (服了服了,果真是博主说的那句话,读历史就得要结合社会文化背景自己去分析,无视客观条件,真就是让人齿寒啊!)

    (这一下我基本就明白了,管仲和齐桓公其实就是一直在按照姜子牙的改革变法在进行,根本就没有创新出来自己的东西啊,就这还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

    (看来齐襄公得要重新评价了!我感觉他可能会比齐桓公吕小白要强得多。)

    …………

    春秋

    齐桓公用看猪队友的目光盯着管仲。

    他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听着格外的渗人:

    “好好好,咱们的丞相大人,是觉得自己的丰功伟绩不够,非要自己拆自己的台吗?”

    他真想骂一句,管仲是传说中的猪队友!!

    别人记载这个也就罢了,咱们还可以反驳他们说,这些人说的都是放屁。

    可最致命的吐槽竟然来自当事人自己,这是官方吐槽啊。

    管仲都给你说盐碱地的事情了,你还能不信吗?

    难道你比管仲更懂管仲?

    管仲这时候也很郁闷啊,自己不过就是想留下学术成果,怎么就成了自己抽自己的耳光呢?

    两人对视一眼后,齐桓公吕小白怒拍桌子吼道:“赶紧把你那个破书给删掉!”

    管仲梗着脖子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管仲能够立足于世,最大的原因不是帮助齐国走向了富强。

    这种事情在各个朝代都有人做过。

    人家有人做的比他还好呢。

    但谁写出了轻重之术呢?

    谁把那些零散的理论整理成为一套系统学科呢?

    这是管仲独一份的功劳!

    他宁可让别人质疑齐桓公的霸业有水分,也不可能放弃自己最高的学术成果。

    于是两个人的友谊的小船当时就翻了!

    ...........

    PS:

    2025年7月总结。

    这个月写了21万字,差不多每天快够7千了,即使身体不舒服,我也坚持下来了。

    说真的,我真是没有想到,我能坚持下来。

    这本书估计很写很长,我也把这当做一个爱好,希望能跟更多的分享我学习历史的过程,也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历史中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明天,正式进入盘点齐襄公的正文。

    明白了齐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后,我们才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齐襄公。

    月末了,求一波催更,免费的为爱发电。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