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出现了第几尊礼器的铭文。
上面写着。
《丰肇作厥祖甲齐公宝尊彝!》
什么意思呢,
丰肇,礼器的制作者,为其,祖甲齐公,制作的这尊礼器。
经过考古工作者的研究之后,他们就确定了齐公就是姜子牙。
而【祖甲】就是姜子牙的庙号。
【这是典型的,殷商君王的庙号,就是殷商君王的日名,加上他的一个称谓。】
【比如,帝乙,武丁,帝辛。】
【那么,考古工作者会不会就因为这么一段铭文和一件文物就直接判定,姜子牙的庙号是祖甲呢。】
【那当然不是了!】
【一件器物上出现了一段铭文,在史学界叫做孤证不立。】
【是不是有些人就觉得史书没有被推翻,又可以用儒家史观看待历史了呢?】
【我只能说你们想多了。】
【因为随着考古进度的不断进展。】
【】在其他祭祀的礼器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的铭文。】
【丰作厥齐公宝彝】
【丰般作祖甲尊彝】
【这些铭文的格式和铭文的内容都不太一样。】
【不是流水线上面的城市化东西。】
【而是会根据礼器的用途和礼器自身的大小,来选择刻上多少个字的铭文。】
【虽然铭文的长短格式大小不太一样。】
【但上面出现了指明,姜子牙庙号是祖甲的铭文青铜器。】
【目前发现了足足8件。】
【就这样,历史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一个事实,姜子牙的庙号可能真是:祖甲。】
(石锤,这就是石锤啊!)
(兄弟们,有么有可能,这是齐国圈地自萌呢?)
(不是我们不相信,而是能不能多重验证,这样更加给力一点,让我们打脸的时候,也能让对方无话可说!)
........
【说得很好。】
【就该有这种吹毛求疵精神。】
【满足你们。】
【其实早在2003年,一些学者就怀疑,姜子牙的庙号叫祖甲。】
【为什么呢?】
【因为,早就出土了一个文物,里面就已经有了这种记载。】
【这一套文物叫做:小臣艹鼎。】
【名字是不是很奇怪呢?】
【很多人估计都查不到,咱们先给信息。】
天幕中,就出现了一只鼎。
然后,旁边就是资料。
【据故宫库房档案,记录如下:
名称:小臣艹鼎(西周)
别名:小臣艅尊
尺寸:通高约24.5厘米,口径19厘米。
现状:保存完好,腹部饰兽面纹,内壁铸铭文6行28字。
断代依据:
《铭文‘王四祀’结合书体、纹饰,判定为康王时期标准器。》
———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专家组(2010年编目说明)】
【这是周康王时期,举行的一次祭祀。】
【用来祭祀殷商的王和周朝的功臣。】
【至于这次有没有使用人祭,专家说,咱们要往好的方面想,大概率是不会用,因为,康王时期,人祭已经在减少了,祭品应该都是牲口。】
【你没有听错,在周康王时期,周天子还要去祭祀殷商的王!】
【为什么呢?】
【以后有机会给你们说。】
【在这次祭祀中,祭祀哪位商王呢,是帝乙,以及祖甲。】
【其实,在这套青铜器的研究中,刚开始就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
【那就是,小臣艹鼎中的祖甲,是姜子牙的庙号!不是商王祖甲。】
【为什么呢?】
【因为,这次主祭的是帝乙。】
【而祖甲,是陪祭,规格明显低了一个档次。】
【这不符合祭祀的礼仪!】
【因为这个祖甲如果是商王祖甲的话,他是商王帝乙的祖宗,而且,商王祖甲在史书上的评价是高于商王帝乙的。】
【要主祭,也应该是祖甲。】
【就算不是主祭祖甲,祖甲也应该跟帝乙享有同等规格祭祀礼仪。】
【但是,这次祭祀的规格中,帝乙是以天子规格祭祀,祖甲是以诸侯的规格祭祀。】
【于是,当时的学者就提出了,祖甲可能就是姜子牙的庙号,这种猜想。】
【只不过呢,当时只是推论,缺少最直接的考古证据。】
【直到,2008年,山东西周早期古城池遗址发现,大批量可以证明祖甲是姜子牙庙号的青铜器出现了。】
【这一下,双重考古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