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跌落山崖的我,习得神级功法 > 第475章 竹轩论道

第475章 竹轩论道(2/3)

有了如今的修炼阻碍。

    我有一言,请王丹师静听。”

    王禅表情一肃道:“洗耳恭听。”

    崔葫的脸色也是变得庄重了起来,声音浑厚的说道:“内炼心经,外修玄功。内外兼顾,大道初行。

    王丹师所缺的,便是这能够纠正灵力运转轨迹,拨乱反正的心经。

    突破元婴期和其他境界的时候不同,突破之时,会引起天道的注意,到时天降雷罚,心生魔障。

    稍有差池,身死道消。

    心经便是用来稳固道心,涤荡心魔之物。”

    王禅修炼至今,只会用低阶的吐纳之术,来吸收天地灵气,剩下的部分,就只靠身体自主的接收这些灵气,从而转化为灵力。

    他所修炼的功法,都是法术,还有和法术相匹配的运气口诀,这些都不是心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凡人修仙,和栽树种花是一样的。

    丹田就是土壤,灵根便是树苗。

    灵力是养分,有灵力的积累,才能让灵根生长起来。

    栽一棵树花费的养分,和同时栽三棵树消耗的养分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单一灵根的修士往往修为进展神速,而多灵根的修士,修为进展缓慢的原因。

    有了土壤和树苗,之后便是需要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

    就是对仙道一途,各大境界的认知,只有知道了这些境界的存在,才能让树木按照这个目标去成长。

    而这种能够揭示修仙各大境界名称的书籍,便是称作仙道秘典,简称仙典,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对于修仙的基础知识。

    但是上古时期的仙典很多,流传下来的却是极少,有很多甚至都是残缺的,有关的境界都记载不全。

    有的甚至只记载到了结丹期,后边的部分就不知所踪了,这也是低级修仙国里的门派,使用最多的仙典。

    如果连结丹期之后的境界是什么都不知道,修炼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突破呢?

    也许这些都是东濮修士对徐国的限制,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让徐国不可能出现结丹期以上境界的修士。

    而王禅在五蕴观找到的妙玄经,应该就是记载仙道体系最完整的仙典,因为这一本妙玄经,成书的时间,已经是十几万年前了。

    后面出的很多仙典,都是在妙玄经的基础上,几经删改,才慢慢衍生出了许多适合不同时期修炼环境的版本。

    所谓心经,便是上古修士,在突破某一个境界的时候,所积累的心得感悟,将这些心得感悟,整理记录,就成了心经。

    不同的门派,针对某一个境界,都有不同的心经,但是心经也分优劣,以至于有的门派,因为一个比较好的心经,就能吸引大量的凡人涌入此门派,从而招收大量的弟子。

    在仙道的这一块土地上,人从出生就在这土地上开垦出了一块田地,便是腹中丹田。

    有灵根的凡人,丹田中有种子。

    没有灵根的凡人,丹田中空无一物。

    仙凡之别,由此始。

    灵气为滋养灵根的养分,灵根生长,先筑莲台,是为筑基。

    灵根继续生长,撑起莲台,灵气化为灵液,顺着灵根汇入莲台,凝实成为金丹。

    “王丹师,你现在缺少的只是一本心经而已。

    枫国境内,有着许多上古时期门派的遗迹,在那里面,或许有流传出来的心经。

    不过半个月后的鉴宝大会,各方势力云集,散修齐聚,有人出售心经倒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王丹师也可以去碰碰运气的。”

    崔葫缓缓说道,心得感悟这种东西,都是修士经历生死才总结出来的,一般都视为珍宝,绝对不会外传的,要传也只会传给自己的真传弟子。

    很明显,崔葫并没有把自己的心得感悟传给王禅的打算。

    而且王禅已经是凝婴后期了,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这个时候,王禅只能去找心经参悟,再配合自己的感悟,才能把自己的道补充完整。

    王禅拜谢道:“多谢前辈指点迷津,在下感激不尽。

    在下先回洞府准备,十二日后,可告知崔姑娘在门派广场会和,此去翔风灵地,尚需两日时间方可到达,应早日启程。”

    崔葫点头不语,王禅走出竹屋,往门派的藏书阁方向飞去。

    砺剑庐是枫国的强大门派,历史悠久,底蕴雄厚,藏书阁的古籍,有很大一部分都传自上古时期,记载了那个时期的逸闻趣事,风土人情,自然也会有很多修仙者编撰的书籍流传下来。

    王禅飞至藏书阁,进入其中,藏书阁的书籍,可以随便看,要是想要复制一份的话,则是需要缴纳十块灵石,不过王禅是门派护法,可以免交灵石。

    王禅已经从崔葫的口中知道了自己现在修炼困难的根因,接下来他只要把这一个问题解决了,修炼就能继续下去,之后便是寻找丹药,准备冲击元婴期了。

    “掌门说的心魔和天劫,听起来太恐怖了,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