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道医打工仔 > 第576章 葬礼风俗

第576章 葬礼风俗(1/2)

    昨晚的祭祀仪式果断在凌晨的三点才结束,在小殓之后,大家才真正地开始戴孝。

    戴了孝的人是不能进别人家门的,象满叔公那些女儿女婿、外孙,沛叔的女儿女婿、外孙只能守在祠堂,随随便便对付一晚,所以这种情况,往往年龄小点的,干脆第二天一早开始戴孝,这也是继承与发扬孝道文化的一方面。

    大师兄和小师弟祭祀完之后也就回了五显庙休息,锣鼓队和唢呐手都是自己的梓叔,他们各自回家休息,天亮之后就到回来。

    一些年轻的干脆在理事房摆起了扑克桌,消消遣,用来打发时间。

    一凡起来赶去祠堂的时候。陆陆续续有人回来了,抽着烟,打着哈欠在喝茶。

    七点多,厨房端来煮好的米粉、面条,蒸好的馒头,让他们简单单地吃个早点,充充饥,很多回家住的人,担心早点不够都会在家吃过早餐再来,这是最简单的一顿饭。

    八点半,祭祀又开始了,这次祭祀主要是让沛叔的内亲和梓叔代表,重点祭奠一下满叔公,也是为了感谢众多亲朋好友来参加这次祭奠,满叔公的子嗣们必须站在帐帘后面躲着,一方面守着满叔公的棺木,另一方面也让记住,这次哪些人来了礼,哪些人来了祭礼,每个人的名字都会念到,朋友的多由朋友代表参加。

    感谢了亲朋好友之后,就是入葬前的最后一道程序:点主。

    帮忙的人早就搭好了点主台,那里摆着满叔公的灵位,两边贴着挽联,中间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台子上摆好贡品。

    点主开始,林叔手抓灵官鸡,朝三方各拜了三拜,最后朝满叔公灵牌拜了三拜,然后持刀将灵官鸡割了,待灵官鸡气断得差不多时,翅膀一交叉,丢在旁边,然后将装有鸡血的碗端在点主台上。

    禄叔点燃两支蜡烛,插入装有白米的碗上,拜了三拜,然后从蜡烛上焚养三炷香,插入那碗上,又拿起几页纸钱,从蜡烛上接火燃烧,又拜了三拜。

    接着,他拿起毛笔,沾上碗上的鸡血,静默了一会,满叔公的子嗣们立刻跪下。

    禄叔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念道:"一点文房透九霄,二点山水聚灵桥;三点孔圣传家笔,福寿绵延百代骄。"

    语毕笔到,只见禄叔手持毛笔,沾上鸡血之后,在大大的"王"字上方点上鲜红的一点,"王"字就成了"主"字。

    点主仪式虽然不是很复杂,但意义却很重要,这一笔旨在通过毛笔点画完成“王”到“主”的转变,象征祖先灵魂正式归位神主牌。??

    点主完成之后,帮忙的人将点主台撤掉,下一个仪式就是出殡。

    沛叔带着姐妹和儿子女儿一众满叔公名下子嗣,来到抬棺的十六个人面前下跪,祈求他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送他的父亲返山入葬。

    十点一过,理事先生一声令下,抬棺的十六人将满叔公的棺木用手抬出屋,放在早已放好的条凳上。

    出祠堂门时,棺木是不能碰到门框的,否则以后满叔公的阴魂回来,门也会哐当哐当地响。

    没过多久,禄叔提着一只灵官鸡,叫抬棺的人注意,然后将鸡头放在棺术上面,右手持刀,猛的一下,斩向鸡头,鸡血直喷,再然后将鸡和刀丢在一旁,高声喊道:"起棺!"

    十六个抬棺木的手从口袋抓出一抓米钉向棺木,大喝一声,抬起棺木,跟着洒纸钱带路的人向双乳峰而去。

    大师兄手持幡旗,锣鼓队、唢呐跟随而去,走了没多远,沛叔带着众家眷向后跪谢满叔婆的外氏,叫他们止步,可以不送了。

    送殓的队伍有一百多米多,有张氏的梓叔,有邻姓的亲朋好友,浩浩荡荡,一路缟素,悲戚戚,阴阳不相见。

    来到民宿那边宽大的地坪上,还有一场路祭,这次端香炉的人换成了满叔公的大女婿。

    鼓乐齐鸣,大师兄举着幡旗,念着往生咒,众人围着棺木不断地烧纸钱,沛叔带着家眷们三步一拜,直到大师兄念完为止。

    送殓继续前行,大师兄也止步于止,鼓乐队又把满叔公送到拐弯处,才回去。

    一凡一直把满叔公送到他的坟墓,直到抬棺的人把棺木推进坟洞,他拿出三合罗盘还仔细地校正棺木放置的朝向。

    众人摘下白色孝布。折起树杈纷纷择路回去,唯一一点就是不能原路返回,这叫不能走回头路。

    回到祠堂,有的人为了抡食禄,抓起桌上摆的糖果花生拿起就吃,有的倒了一碗酒,闷头就喝,然后跑到牛栏、猪圈、厕所去换衣服,男的在祠堂背后就换了衣服。

    从这一刻起,白好事变成了红好事,祠堂上原的东西全部清除干净,门框上贴上全开的大红纸。

    到此为止,还有一道程序,客家人叫扫亡,其实就是叹亡。

    等到大家换好衣服之后,全部人集中在祠堂门口,理事先生把祭祀用过的东西全部集中在一起,点火成堆,众人从山上折的树杈也丢在那里。

    鼓乐齐鸣,唢呐也改为红好事的曲牌,鼓手用力一敲,先去一阵鼓乐声,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