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三百七十一章,蜀地出兵

第三百七十一章,蜀地出兵(1/2)

    褚人凤所说的消息传出去后,整个辽东的局势瞬间引发一场剧烈的地震。

    这辽东之地素来以广阔著称,其整体的地理面积丝毫不亚于一些中型国家。

    褚玉麒手下有大量兵马,分布在辽东的各个地区,维护着他的统治。

    不过褚玉麒在辽东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久,根基浅薄,其本人一死,再加上祖氏的内乱,褚家庞大的基业顷刻分裂。

    各地统兵的将领心思各异,在确认了褚玉麒身死的消息之后,他们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

    有人招兵买马,野心勃勃,准备割地自立。

    有人集结军队,杀向奉天,准备灭杀祖氏为大帅报仇。

    也有人选择来投靠褚人凤,归顺朝廷。

    一时间,风云转换,辽东剧变。

    这正是淮阴军插手辽东的最好机会。

    以往的辽东在褚玉麒的统治下是一个整体,难以覆灭,如今整体分裂,便可轻松击破。

    淮阴军趁着辽东局势混乱之机,迅速出兵,以极快的速度出九连城,过庄河,攻取金州。

    同时张远亲自率领一部分舰队从水陆进发,登陆金州港。

    金州位于辽东以南,是辽东的重要海防据点,地处内海与黄海之间,控扼辽东海防疆域。

    昔日大熙太祖攻取辽东之时,便曾经从金州用兵。

    先明时设金州卫防御金州。

    大熙建立后,在金州设立金州都统衙门负责防守之事。

    后来大熙势微,天下动乱,尤其是朝廷军队的粮饷欠发,褚玉麒抓住机会,借着自身辽东总督的身份,联合本地大族,收拢各地兵权,这才控制辽东。

    从某种名义上,褚玉麒自封大元帅,依旧处于朝廷的政治体系之中,并没有完全独立。

    性质上和刘湘称王是明显不同的。

    如今褚玉麒死讯传来,金州上到将领,下到士卒,皆无战心。

    淮阴军假托褚人凤的名义而来,金州抵抗之心大大下降,最终当海陆两军兵临城下之时,便直接选择开城投降。

    而辽东的其他将领此时都忙着内斗,各自顾应不暇,因此根本没人注意金州所发生之事,就算注意到了,也腾不出手来管理。

    拿下金州之后事情就好办多了。

    金州港比九连城下的浅谈强多了。

    之前因为缺少港口,淮阴军转运的兵力有限,如今有了金州这一港口,大量的兵力物资源源不断的从威海运送到金州,逐渐成虎吞之势。

    褚人凤原本还有着一些别的心思,但随着身边的淮阴军越来越多,粮草兵甲越来越充沛,他反抗的心思也逐渐断绝。

    论魄力,褚人凤远不如褚玉麒。

    在经过了继母毒杀、百里追逃之后,褚人凤的心中渴望安逸。

    而淮阴军给他的待遇很不错,方永来信承诺,只要褚人凤公开易帜,在需要的时候主动劝说辽东的其他将领投降,事后便封他为安丰侯,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至少保证几代人的荣华富贵是没问题的。

    褚人凤考虑了一番,觉得以他目前所处的境遇,反抗成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可能,最终他无奈选择认命,答应了方永的要求。

    辽东之地想要全部收复尚需一点时间,回到湖南,却说李甲踏入山林,受尽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蜀王刘湘的兵马。

    这是当地土司的私兵,身穿黑布短衣,用布缠腿,一些人眼脸上带有奇怪的刺青饰品。

    在中夏礼仪之邦,这种装饰往往是犯下大罪的犯人才会用这种刑罚烙印,例如甘霸投匪之初,就是为了融入匪寨,方便管理,在胸口刺青,表示自己已经和官军没有任何瓜葛。

    而在脸上刺青穿孔,还不知是犯下何等大罪?

    李甲吓得腿脚直颤。

    那些士兵自顾自的言语,听着仿若人言,细听又丝毫无法理解,真个是如未开化的南蛮一般!

    李甲战战兢兢的在这些人的押送下走向当地族长的宅院。

    到了这里,反倒形似汉人了。

    宅院的搭建有些像是中夏的宫殿,不过也有当地自己的风格,院中有年轻的侍女丫鬟,奴婢仆役,这些人说话趋近于汉话,李甲细细理解一番,基本可以猜出个七七八八。

    一个男子上前,和那些士兵快语交流了一番,李甲大致能听出一些,好像是什么土王不在,先去禀报之类的。

    李甲听到土王这种称呼,眉头忍不住跳了跳。

    昔日大熙太祖扫平南北之乱,奠定大熙社稷,可是这样的猛人也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例如在这偏远南地生活的民族。

    这里山林茂密,瘴气弥漫,难以用兵。

    当地氏族又极为排外,百姓不通汉言,不知礼仪,无法管理。

    就算费尽千辛万苦打下了这里,损兵折将不说,收益远远比不上付出。

    山中几乎没有耕田,唯一有价值的除了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