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 > 第245章 潼关丢玄宗逃

第245章 潼关丢玄宗逃(1/2)

    就在程千里被麾下的亲兵押送着往潼关方向而去的时候,我们的监军大太监,边令臣却早早的逃回了长安。

    原来,在程千里等人遭到伏击以后,预感大事不妙的边令臣,便早早的向着潼关方向逃跑了。

    也只能说是边令臣运气非常不错,这一路上居然没有遇到任何一名叛军阻拦,甚至在受到埋伏的时候,边令臣都没有伤到分毫。

    让他一路逃至潼关,但是面对这座雄关狭隘,边令臣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越过了潼关,向着长安方向逃去。

    从潼关至长安的路上,边令臣可以用丧家之犬来形容,逃跑的路上,丝毫不敢有任何耽搁。

    马力不行了,便找最近的驿站更换马匹,然后草草的对付两口,便骑上马,一路向着长安奔驰而来。

    经过一天一夜的不停歇逃亡,边令臣终于在,天亮之前赶到了长安皇宫。

    把此时的李隆基确实刚刚起床,但是当他看到一脸狼狈的边令臣的时候,便顿感大事不妙。

    当边令臣看到李隆基后,便直接跪在地上放声大哭。

    “陛下,败了,败了……”

    听到边令臣的话,以后,李隆基一脸怒容的呵斥道“给我说清楚,到底是谁败了?”

    “程千里将军的大军,被安禄山彻底击败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给寡人说清楚了。”

    “就在昨日,程千里率领着大军,在灵宝西原被安禄山的叛军埋伏,在对方的算计之下,大军彻底的溃败了。”

    已经站起身来的李隆基,在听到边令臣话后,又直接瘫坐在了龙椅之上,嘴上还不停的念叨着。

    “怎么会是这样?怎么会是这样?……”

    随后,李隆基像想起什么似的,接着问道“那潼关呢?还在不在我们手上?”

    “奴才这就不清楚了,但是依奴才来看……”边令臣并没有说出最后的结果,只是将头深深的埋了下去。

    看到边令臣的这副模样,李隆基的心中也已经有了答案。

    就在边令臣逃回长安,向李隆基汇报的时候,潼关失守的消息却四散开来。

    在收到消息以后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等郡的防御使纷纷弃城而逃,各地的守军也是全部逃逸一空。

    此时,长安城彻底的暴露在了安禄山叛军的兵锋之下,而且能拱卫长安的军事力量,除了六军校尉,就只剩下长安城内的禁卫军。

    而此时的长安城,就这样孤零零的耸立在关中大地之上,接下来将成为叛军的首要攻击目标。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十一,在得知潼关彻底失守以后,唐玄宗李隆基紧急召集了大唐朝廷的宰相以及各部重要官员议事,而一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潼关已失,长安危急应该怎么办?

    “诸位都是我大堂的弘骨重臣,现在寡人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在场的几个宰执大臣,在听到李隆基的问话后,都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只有杨国忠神色从容,并且不慌不忙的说道“陛下,莫慌。”

    “虽然现在长安看似危急,但是也只是一时的,只要保住陛下以及长安朝廷重臣,就算长安城丢了,我们迟早都能再夺回来。”

    听到杨国忠的话,除了太子李亨和,哥舒翰,其他人都露出了一目了然的表情。

    看到众人的反应后,杨国忠得意的接着说道“在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我已经暗中命人通知剑南道留后崔园。

    在暗中做好了准备,就在前几日,我已经收到他的消息,他已经将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好了充足的准备。

    只要陛下到了蜀中成都,一切皆可如同长安一般,毕竟蜀地一直都是天府之地,秦汉等起家,都是从蜀地开始。

    只要陛下无恙,大唐迟早会将以安禄山为首的叛军彻底剿灭,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哥舒翰听到杨国忠无耻的回答以后,立马反驳道“陛下,万万不可,长安乃是我大唐帝国的中心,怎么可以轻言放弃?”

    “现在收到命令的各地节度使正在向着长安赶来,只要我们守住长安一个月,各地勤王的兵马就能够赶到。

    到时候剿灭叛军,不过是易如反掌之事,再说了,长安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长安城外还有六万精锐的六军校尉,再加上长安城内的禁卫军,两军加起来足足有十余万的人马,完全足够守住长安。

    微臣恳请陛下莫要轻言放弃,只要微臣还在,必定势保陛下以及长安城无恙。

    如果陛下就这样放弃了长安,那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我大唐,这不是让在各地还在抵抗的将士们寒心吗?还请陛下三思啊!”

    这时极力劝李隆基逃往蜀地的杨国忠,立马出言反驳道“你拿什么保证陛下的安全?

    难道你不知道安禄山的叛军,刚刚击败了程千里的十五万大军吗?

    如果长安失守,陛下和皇室有什么闪失,你哥舒汉能够承担得起吗?我看你哥舒翰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