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开局过目不忘,铸造记忆宫殿 > 第三百一十章 神之领域:熵增定律

第三百一十章 神之领域:熵增定律(2/3)

相对降低。这种能量梯度就像一个无形的“水泵”,驱动着能量的流动和交换。    在高能量聚集区和低能量区之间,会形成气压差,进而引发空气的流动。    信息负熵的干预使得大气中的热能发生了特殊的转化。    在需要形成风雪的区域,信息负熵促使热能向冷能转化,也就是让分子趋于有序运动,从而降低了该区域的温度。    这就好比在一个热的房间里,突然打开了一个“制冷开关”,使得房间内的温度迅速下降。    这种热能向冷能的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有序程度增加,实现了能量负熵化。    大气中的空气流动具有动能,而气压差产生的势能也是一种能量形式。    信息负熵引导动能和势能之间也进行有序转换。    在能量负熵化的过程中,空气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将势能转化为动能。    同时,这种流动又进一步影响能量的分布和转化,使得整个能量系统更加有序。    而这,就是“神”操纵形成风雪场的本质所在!    以信息,掌控能量!    熵增定律,就如同法则一般!    掌控法则之力,就如同拥有一双无形的手,从而对现实进行操控!    ……    面对“神”的领域,常规的战斗方式根本毫无胜算,必须另寻他法。    若要打破某种强大的信息能量结构,最佳的方法便是引入与之性质相反的干扰源,让原本有序的能量流动陷入混乱。    只可惜,吴文尚未准备好这样的手段。    “青黎,回来!”    吴文发出召唤。    收到召唤的青黎立刻摆脱牦牛,快速回到他身边。    吴文纵身一跃,稳稳站立在青黎身上。    “今天就先到这儿吧!”    “等下次,我再来找你!”    吴文对着身后的风雪场说道。    受到挑衅,整个风雪场骤然变得更加狂暴,巨型牦牛张开大口对着吴文怒吼,巨大的寒流如汹涌的潮水般冲击而来。    “走!”    吴文对着青黎下达命令,两者瞬间化作两道流光,消失在天际之中。    —    回到祭祀之地后,吴文立马进入闭关状态。    这次出行,他可谓收获满满。    不仅探寻到了基因更深层次的奥秘,还见识到了神的存在,并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从此之后,神对于他而言,不再是那般神秘的存在。    任何事物,最怕的就是未知。    只要对其有所了解,即便再强大,也能够找到应对之法。    先将神的问题搁置一旁。    吴文此时开始专注研究基因问题。    先收集“天南地北”数万种生物的基因,进行对比观察。    从结构层面来看,基因中隐含着混沌数学分形的特征。    若是将基因序列转换为二维分形图形,就会发现其子序列频数分布呈现出自相似性。    双螺旋几何结构与旋涡星系的黄金分割比例相似,这体现了分形迭代的生成逻辑。    常数,宇宙的底层逻辑语言。像光速、引力常数等,都是宇宙程序的“不可变量”,定义了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则。    分形几何、黄金比例数列等结构在星系旋臂、DNA螺旋中反复出现,这表明宇宙存在着统一的生成算法。    基因片段对应着局部物理常数,例如引力系数的适应性表达。    吴文通过观察发现,基因序列的分形维度、碱基振动频率表达以及特定重复序列的间隔距离,就约等于引力作用尺度。    而出现这种对应关系的原因,就在于生存环境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连接基因差异与宇宙基本物理常数的桥梁。    以温度为例。    在微观层面,温度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根据量子力学,分子的热运动受到量子态和能量水平的限制,而这些量子态和能量水平又与宇宙基本物理常数紧密相关。    压力方面,物质之间的压力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力本质上由电磁力等基本力决定,而电磁力的相关性质又由精细结构常数等宇宙基本物理常数所描述。    光照则涉及到光子的传播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子的行为同样遵循基于宇宙基本物理常数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理论框架。    基于基因差异,与环境因素的关联可以分析。    某些基因片段在不同生物中的排列顺序和表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而这些差异与生物所处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生物,其基因中可能存在与血红蛋白功能相关的特殊片段,这些片段的表达使得生物能够更高效地运输氧气,以适应低氧环境。    而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从宏观角度看,是地球大气层结构和引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又与宇宙基本物理常数相关联。    通过对大量不同生物基因序列的分析,还可以发现基因差异,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规律性联系。    基于基因差异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与宇宙基本物理常数之间的联系。    便可以通过解码不同生命的基因,差异来反向推导宇宙法则的局部变量。    具体而言。    就是要收集大量不同生物的基因序列数据,并详细记录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    然后运用生物信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