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 第384章 大历17年!!超迁七资

第384章 大历17年!!超迁七资(1/2)

    “陛下有旨,宣安西........”

    “宣安西........”

    随着李适的命令下达,边上的小太监立刻跑出大殿对外大喊了一声。

    而后,宫中的金吾卫也纷纷高喊了起来。

    不多时,皇宫之外的鲁阳等人就听到了陛下宣见的旨意。

    很快,鲁阳等人便被人领入了皇宫之中。

    到了大殿之外后,跟随而来的人,均被阻拦在外,唯有鲁阳一人得以入内。

    含元殿大门开启。

    殿中的李适跟一众朝官,纷纷看向了门口的鲁阳。

    由于鲁阳是顶着风雪赶路,这一路过来,甲胄上就落了不少雪花。

    另外,他虽然是从回纥借道回来的,这并不代表,这一路上就风平浪静。

    不然的话,他前面的使者早就回来了。

    所以路上他也与小股的吐蕃军交战了数次。

    从龟兹出发之际,还是一身亮甲,现在甲胄上却早已布满刀枪痕迹。

    其上甚至还有一些未能洗去的,暗褐色的血枷。

    所以,鲁阳的形象,在李适跟一众朝臣看来,那可就非常可怜了。

    甲胄破损,还结有血冰,再加上鲁阳这一路劳累,脸色也好不到哪里去。

    “还是昔日天宝年间的鎏金铜扣!”

    兵部尚书看到鲁阳这情况后,不由叹息了一句。

    “安西节度使郭昕帐下,焉耆镇守使鲁阳,代安西九千七百四十四位活着的,死了的将士,拜见陛下。

    陛下,此为将军让臣下交予陛下的印信。”

    鲁阳在门口看到这场面后,也是有那么一点发虚。

    但走上大殿之后,他也就顾不上这许多了,当即对李适行了一个大礼道。

    而后取出一份绢书道。

    “快,快给朕看看......”

    李适从龙椅上起身,走下玉阶。

    边上的小太监想要前去拿信递呈,却被李适一把甩开。

    最后李适亲自接过了印信。

    “十五年来,安西一军既无粮饷,又无辎重,你们如何守城?”

    在李适查看印信之际,门下侍郎这时候询问道。

    “大历三年,河西走廊失守,瓜州失守,安西都护府中,钱粮尽断,辎重尽无。

    将军令人勘采矿产,造兵铸钱。

    我们便是用自铸的铜钱,收购西域诸国,另向沙陀,回纥购买战马,从而坚守至今。”

    鲁阳听到这问话之后,从腰间取出了几十枚铜钱道。

    铜钱上铸着大历元宝,反面还有着大历17年的字样。

    铜钱四周,有些坑洼,同官方所铸要粗糙许多。

    “西域能认这钱?”

    门下侍郎拿起一枚铜钱看了一下后,再次询问道。

    “将军说,只要这钱上有大唐字样,西域胡商就认,后来也确实如此。”

    鲁阳点头道。

    “大历17年.......”

    听完鲁阳的话,门下侍郎又看了看反面铸的年份,最后沉默了下来。

    甚至有不少老臣,在看完钱币之后,纷纷掩面啜泣了起来。

    含元殿中,响起了阵阵呜咽之声。

    “传朕旨意。

    安西将士皆赐天子旌节,每烽燧可树火纹龙旗。

    封安西节度使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武威郡王,赐丹书铁券!

    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赐爵宁塞郡王。

    此外,所有坚守西域的将士皆超迁七资!”

    李适在看完印信后,手中摩挲着一枚鲁阳递交的铜钱,当即下旨道。

    “陛下,按制.........”

    一旁记录中书舍人,在听到要给安西所有将士全部提升七等之后。

    面色有些犹豫的看向了李适。

    “写,超迁七资。

    安西之地,离长安数千里之遥。

    朕虽有心封赏,让河西阻塞,人难通行。

    现在,朕除了能够给他们封赏军资,还能封赏什么?写!”

    李适看向中书舍人道。

    “是,陛下。”

    中书舍人应了一声,继续写了起来。

    “传令,明日要在朱雀大街之上,立百座告命牌,朕要让长安一百零八坊,要让大唐所有人都看看。

    看看大唐的忠良将士,让天下人都知道,在安西,在大唐的万里之遥,还有着我大唐的军士,在为大唐守土戍边,在孤军鏖战。”

    在中书舍人写完第一封圣旨之后,李适再次下令道。

    既然要给名,那他就能给多少给多少。

    主要是,除了名之外,他什么也给不了了,粮草,物资,钱财,什么都送不过去。

    只能用这种方式,来给安西守城的将士以奖励。

    “臣叩谢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