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到底是中过进士的东林党人,作诗对他来说,简直如同呼吸一样轻而易举。眨眼间,数首佳作便脱口而出。
凌卫明趁着众人都在品味诗句的间隙,灵机一动,将头一低,从花丛中钻了进去。
这一举动急得卞玉京直跺脚,大声叫嚷道:“侯爷好赖皮啊!”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钱谦益见状,无奈地做了个请的手势,与柳如是一起走进屋内。
终于,陈圆圆梳妆完毕,身着凤冠霞帔,仪态万千地走进了八抬大轿。
刹那间,鼓乐齐鸣,奏响了欢快的旋律。抬举嫁妆的人多达百人,队伍绵延不绝。
侯府内,早已张灯结彩,设宴三百多桌。府内坐满了亲朋好友,府外也挤满了街坊近邻。
侯府为此次婚宴每日耗费白银万两,流水席接连摆了三日,热闹非凡,这场婚礼成为了南京城一段时日里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佳话 。
暮春时节,金陵城处处繁花似锦,秦淮河畔更是热闹非凡,画舫凌波,丝竹袅袅。
凌卫明身处这温柔富贵乡,沉醉在与佳人相伴的旖旎时光里,正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自此后,诸多事务皆被他抛诸脑后。
彼时的南京官场,呈现出一幅奇异的景象。史可法正埋首于书案,奋笔疾书;
大公子则四处寻觅玩伴,尽享年少的欢乐时光;
而凌卫明那几个跋扈的手下,正带着兵四处奔走,稽查火器来源,神色匆匆。
在旁人眼中,他们的所作所为仿佛都偏离了正轨,尽是些不务正业之事。
凌卫明抵达南京后的种种行径,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到了崇祯皇帝的耳中。
崇祯听闻后,雷霆震怒,龙颜大怒。原来,凌卫明到南京已一月有余,不仅一两银子的税都未曾向朝廷贡献,反而为了迎娶一位歌妓,挥金如土,耗费百万之巨。
此举无疑让朝廷的颜面扫地,威严受损。
盛怒之下的崇祯皇帝,当即下了一道旨意。他令薛国观立刻以钦差的身份赶赴南京,协助靖北侯凌卫明办案。
旨意中言辞恳切,态度坚决,要求他们务必在一个月内凑足百万两银子解往京城,以充实国库,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
薛国观接到旨意后,顿时叫苦不迭。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南京官场盘根错节,想要在短短一个月内凑齐百万两银子,谈何容易。
于是,他哭天抹泪,试图向崇祯皇帝推辞,然而换来的却是崇祯皇帝的一顿严厉训斥。
无奈之下,薛国观只得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南京的路途。
薛国观抵达南京时,场面略显冷清,只有朱国弼率领着寥寥数人前来迎接。
薛国观心中虽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在国公府中宣读了崇祯皇帝的旨意。
旨意下达后,他命令各部清查账目,务必缴纳历年积欠的税务,言辞之间,尽显钦差的威严。
在官衙中苦等了数日,薛国观却始终不见凌卫明前来拜见自己这个钦差大臣。
他心中不禁泛起一阵不安,总觉得事情有些蹊跷。无奈之下,薛国观只好放下身段,亲自登门求见凌卫明。
然而,当他来到靖北侯府时,却被告知靖北侯外出游玩,要到夜间才能回来。
薛国观并未气馁,他决定在侯府外等候。一直等到夜幕降临,繁星点点,薛国观满心期待着能见到凌卫明。
可没想到,又被下人告知,侯爷带着夫人夜宿秦淮,今夜不会回来了。
薛国观听闻此言,顿时怒不可遏,他狠狠地甩了甩袖子,转身就走,同时撂下一句狠话:“告诉你们侯爷,到了日期拿不出钱来,都得掉脑袋!”
眼见南京上下官官相护,沆瀣一气,薛国观心中焦急万分。
送上来的欠税典型,最大的金额不过才五十两,这与他要凑齐的百万两银子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薛国观只好带着自己的几个亲信,亲自前往南京户部查账,希望能从账册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然而,公账上的数额早已被人做得滴水不漏,薛国观几人查了数日,却一无所获。
他们累得腰酸背痛,疲惫不堪,心中的失望和沮丧也愈发浓重。
就在薛国观感到绝望之时,凌卫明突然派人来找他。
见面之后,凌卫明也不与他寒暄客套,只是径直拿出一张告示,请他签字。
薛国观疑惑地接过告示,只见上面写着:“奉陛下旨意,凡在崇祯元年至今拖欠税额者,五日内主动补齐者不予追究。
五日到十日内,追究万历十五年至今税额,十日后,仍拒不缴纳者,家产充公、人员流放。”
薛国观看完告示,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忍不住说道:“我说侯爷,你这么一张纸,拿出来吓唬谁啊?
自古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