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本来的计划,是让刘彻直接把卫青送到长青侯府,但刘彻这小子非得嘱托太监把卫青送到中堡屯来,给苏云都整无语了。
苏云一猜就明白,刘彻这是想让自己和卫青搞好关系,日后好一起跟着刘彻。
苏云的小院又旧又破,幸好卫青以前过的日子比这还惨,对这勉强能住的地方是一点都不嫌弃。
“小的拜见大人,我已经听陛下说了,都是您出手才将小的保了下来,若有一日小的富贵了,定不忘大人今日的救济。”
历史上的卫青在品性和能力方面绝对算得上是个完人,苏云根本想不到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完美的人。
他对皇帝有绝对的忠诚,成为后世皇帝经常提及的对象;他为人低调谦虚谨慎,即便坐到大将军的位子也不喜铺张;他有着非常宽广的胸襟,很少计较他人的得失,出了问题更多地是反思自己,不迁怒于他人。
他优秀的地方还有很多,多到根本让人数不完,多到让人无法评价。
苏云对他的印象非常好,若不是要去幽州看看突骑,苏云甚至打算把他带在身边。
现在时机还不合适,苏云也就暂时没打算把他引进军中。
“你起来吧,已经进了宫,未来必然能得到陛下的赏识,但你现在仍然是奴仆的身份,最重要的就是隐忍,总有一天你会出人头地,完成属于你自己的荣耀。
明天我会把你送到长青侯府去,还是和往常一样干着骑奴的工作,但以后意义不同了,你要多看多学,为日后积累经验。”
苏云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卷兵书。
“这一卷兵书足够你学很长时间了,日后陛下必然会用你治军,而这本兵书中全是治军和带兵的经验,你要总结其中的经验,形成一套自己的带兵理论,明白吗?”
苏云掏出来的,正是韩信之前交给他的《韩家兵法》,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苏云只给了他其中的一卷。
毕竟第一卷首上书名的那几个大字,谁看了都会往韩信上面联想。
如今造纸术已经在大汉流通起来,苏云算将韩信刻在竹简上的内容重新写在纸上,编纂成一册册的书,留给后人学习。
不仅传承了韩家的兵法知识,还留给后人用以建功立业,韩信若九泉之下有知,必然会无比欣慰。
卫青双手捧过苏云递上来的竹简,仅看了一眼,便明白了这兵法的重要性。
授予他如此重要的兵法,简直就是再造父母,恩重如山。
“小的多谢大人授书之恩,我愿拜大人为先生,从此以师事之。”
卫青愿意拜苏云为师,苏云自然是很愿意的,“好了好了,起来吧,我收下你了,别大人大人的叫了,以后就叫先生吧。”
苏云又简单给他介绍了一下朝中的情况,给他补了一下政治方面的东西。
卫青很多地方是第一次接触,虽然听不很懂,但听得很认真。
卫青也是很有政治天赋的人,许多事情一教就会,半天不到的时间就能将朝局分析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夜,卫青几乎是一夜未眠,苏云给他讲的这些东西,真的是让他受益匪浅。
—————————————
第二天,苏云带着他来到长青侯府,苏云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感慨颇多。
熟悉,是因为在这住了近50年;陌生,是因为这座侯府的女主角早已不在。
苏云在离开朝堂之前,已经将侯府的主权全都转到了程不识名下,如今程不识才是大汉的长青侯,这座侯府的真正主人。
有苏云的余威,再加上当代的长青侯程不识手中的兵权,侯府仍然是无人敢针对的存在,发展得蒸蒸日上。
苏云走上前敲了敲门,门里面探出来一个很陌生的下人。
那下人上下打量了一番苏云和卫青,看到苏云和卫青都穿得很寒酸,一点不像是有贵族气质的人,瞬间露出了一脸的鄙夷。
“你们是来找我们家侯爷的吗?快走吧,我们家侯爷并不欢迎你们。”
卫青早已习惯了那种被人看不起的感觉,但苏云不同,他肯定不会惯着这个下人。
苏云轻提了一口气,微微挥出拳头,只瞬息的功夫,再看那下人时,已经飞出了数米远。
“卫青看到没有?在被欺负的时候也不能光隐忍,有时候还得适当的伸出拳头以反击,不然别的人会觉得你好欺负。”
卫青从来没有这么有种过,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瞬间呆愣在了原地。
眼见有人闹事,府里面的下人瞬间冲出来,将苏云和卫青团团包围了起来。
长青侯府是出了名的对下人好,这些下人在侯府的待遇很高,因而对侯府特别忠心。
虽然苏云走了,但侯府一直保持着三年一换下人的习惯,这一批下人都是新人,自然认不得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