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十万大山:1840 > 第527章 华人系的工业发展

第527章 华人系的工业发展(1/2)

    此时的新汉国的人口远远低于吕宋岛的承载量,所以很快就开始能够还钱给“丰南号”,其中一部分还是用矿产抵债,难度不大。有了钱之后,石达开就寻思建立一支更现代化一点的海军,单单靠“丰南号”的馈赠是不行的。

    “新汉国”与“丰南号”达成协议,合资在马尼拉建设两家造船厂,一家民用,一家军用。

    “新汉国”用国库财政担保,建成投产后,“丰南号”每年收益不低于30%,“丰南号”十年后退股,所有技术全部无偿给“新汉国”。

    当初追随着石达开的将领和士兵一直到庆元府的,那都是石达开的死忠追随者,所以,新汉国的政治和军事随便石达开怎么折腾都是稳固的。

    再加上,高层都知道,沈云峰是支持石达开的,是他的强大靠山,谁就是想蹦跶也要考虑一下这一层。

    再说,现在在新汉国,有吃有穿,又当官,谁还不想安稳下来,娶妻生子,完成传宗接代、开枝散叶的大事。

    现在石达开主要的精力是放在征服棉兰老岛上,棉兰老岛有储量极高的金矿,但是地形复杂,土着民族众多,西班牙人在的时候也没彻底征服。

    但对于石达开这样天生的军事将领来说,越是难度高的阵地越有征服的欲望,所以对他而言,棉兰老岛必须归属新汉国,那里的金子也是新汉国的。

    此时的外东北已经进入热火朝天的建设期,两个小煤矿和一个铁矿的建设,一下进了5万名移民,既有工人也有农民来定居。

    一下承接这么多移民是不现实的,村屯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左宗棠只能先保证工人的住房建设。对于农民,采取了先确权土地,然后可以季节性来耕种,等到村屯建设好之后,再定居。

    外东北也有大片的黑土地,即使气候只能允许种植一季,人均土地多,收入对贫苦的百姓来说,也是可观的,再说,外东北有各式各样的优惠政策,一算账下来,在这里呆上几年,田和房子都有了。

    还有那些流放来的人,自然更没有选择,踏踏实实的在这里重新开枝散叶。

    外东北的计划是人口发展到一百万,能够支撑3-4万名海军和陆军的驻扎,能够抵抗来自俄罗斯的第一波攻击。

    等未来东北铁路建成之后,内东北的驻军就可以通过铁路运输迅速抵达外东北作战。

    当世之人不知道,作为穿越者,沈云峰可是知道,俄罗斯对中国东北是念念不忘,后世不但占领外东北,还入侵内东北,在东北留下了许多印记。

    所以,作为收复外东北的主要规划者之一,沈云峰坚持要在东北内外大量驻军。

    所有帮助东北和外东北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建设都是为了后来无论谁执政,为了东北的资源都会毫不犹豫的守卫领土。

    人的生命有限,沈云峰知道自己终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改变屈辱近代史的计划必须要考虑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延续性。

    此时的清廷也造出了3000吨级的蒸汽机军舰,采用的是“丰南号”生产的120口径主炮和100口径副炮。算是走上了自主更新海军军舰的道路,未来将有大量的军舰要赶制,代替“丰南号”赠予的从英法联军那里缴获的风帆战舰。

    沈云峰并不担心清廷的仿造能力,众多的人口比如会涌现各式各样的人才,无论是蒸汽机的制造和改进,还是铸造技术的进步,只要当权者重视了,又有资金的投入和市场化的推动,肯定是能够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当然,前提是不再受到殖民者的入侵和压榨,有一段平稳发展的时间。

    其实,华人的势力中,沈云峰最担心的还是北美,综合来说,北美的形势看似突飞猛进,但依然危险重重。

    现在美国暂时与英法这些欧洲列强在北美是尿不到一壶去,但是针对中国,那是肯定意见一致的。等到美国找到能够交换的利益,英法肯定会与美国联合起来对付北美太平军余部。

    太平军余部不是“丰南号”,没有强大的军事生产能力。“丰南号”的太平洋舰队远渡重洋作战可不比在家门口作战,后勤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沈云峰的战略可不是将百万同胞送到北美作为战争的灰烬,而是要让他们在那里开枝散叶,延续中华血脉,制约未来的美国。要达到这个目的,对太平军余部必须扶上马送一程,一程不够再一程。

    首先是将土手榴弹的技术给了他们,生铁铸造比较简单,哪怕弄些废铁回炉也行。黑火药的技术大家都有,把引线技术教会了就好,这样一来,手榴弹就可以从跨洋货运清单上划去。

    然后开始供应无烟火药成品,太平军可以将用过的铜壳炮弹和子弹的弹壳重新就在北美装填,既节约了资金,也在货运单上减少的数量。

    炼铁与炼普通钢的坩埚配方和高炉技术也全部教给他们,包括技工都培训好,只要找到了铁矿,他们就可以在北美自力更生炼铁矿。当然制作焦炭的技术也一并教了。

    车床直接供应了一批,连同技工的培训。至于电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