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史上最惨三国开局 > 第97章 黄巾战局

第97章 黄巾战局(1/2)

    第97章 黄巾战局

    夏凡在辽东战略性回避(苟着)的这两个月,中原大地上烽烟不减。

    原以为朝廷派出大军后,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反而黄巾军依旧延续了爆发初期的对朝廷的恨意、对富家的狠辣,在局部战场上依然很活跃。

    颍川战场。

    朱儁望着周遭灰头土脸、丧气无比的官兵,大叫惭愧:“老夫一世英名,竟毁于黄巾之手,唉!”

    原来朝廷三月开始备战后,卢植领兵往北,皇甫嵩、朱儁二人则领兵往南。

    只不过皇甫嵩和朱儁二人合计后认为,兵贵神速,故并未合兵一处,而是朱儁领兵先行接战。

    却不想官兵自视朝廷精锐,轻敌冒进,被波才领衔的黄巾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大败!

    朱儁不得不领兵退守阳翟,等待后续皇甫嵩的援军。

    此战,作为官兵与黄巾正式交手的首战,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战果。

    朝廷败,黄巾胜,于是各路黄巾胆气被激发,愈发有恃无恐,频频主动出击袭扰。

    正在朱儁苦闷之际,一声朗笑传来:“小小失利,何足道哉?孙文台来也!”

    朱儁大喜:“文台肯来助我,我无忧矣!”

    朱儁和孙坚原本就是江东旧识,孙坚勇猛善战之名他是有目共睹的,此时兵败,正是用人之际,见孙坚这头“猛虎”相助,自然大喜过望。

    二人入得营帐,分析了战局,恰好皇甫嵩亦闻得战报,赶来汇合,三大将领至此齐聚。

    三人也不寒暄,直接进入正题。

    皇甫嵩问道:“公伟(注:朱儁的字),此战损失几何?”

    朱儁满脸通红,不敢直视道:“战死三千,重伤一千,轻伤与溃散逃亡者约有一千,如今阳翟尚有一万兵力。”

    皇甫嵩道:“阳翟乃颍川治所,不可沦陷。我拨与你一万兵,公伟与文台牵制住黄巾即可。我率余下一万五千人进驻长社县,绕行贼后。届时两面夹击,贼破矣!”

    朱儁显然有了教训,想法更加谨慎,建言道:“皇甫兄,一万五千人,是否少了些?蛾贼虽兵甲不利,然人数众多,不可轻视啊!”

    皇甫嵩“哈哈”笑道:“无妨,我手下儿郎远道而来,士气正盛,必可一战克之!公伟无须多虑!”

    朱儁自觉败军之将,无颜多劝,便默认了这个作战计划。

    于是皇甫嵩分兵后,率领一万五千精锐进驻长社县,意图侧面进攻。

    可惜,一代名将终归是人,也有被情绪左右的时候。

    皇甫嵩也犯了轻敌的毛病,他没有想到黄巾军在阳翟对峙后,还有余力,还不等他主动出击,波才便引重兵大军围城。

    一时间,皇甫嵩军中哗然,恐怖情绪蔓延。

    “害,老夫轻敌矣!”

    皇甫嵩猛地发力,拍向几案,宣泄心中苦闷。

    见老大发火,屋内各军中首领,亦默默低头不语。

    “城外蛾贼有五六万人,黄巾如此势大?看来,欲平黄巾,需先灭人啊!”

    皇甫嵩在自言自语,一旁的下属忍不住插嘴道:“将军,城内兵卒已有零星逃亡,莫说将来之事,眼下若应对不当,恐遭败绩啊!”

    已经有兵卒逃亡了吗?

    皇甫嵩心中一惊:士气竟低落至此!

    不行,必须要寻到破敌之策。

    可是,计将安出?

    正思虑间,又有小兵禀报:“将军,城外有人自称夏凡,率三百骑兵,称有破敌之策,前来协助!”

    皇甫嵩忖道:“夏凡?倒是耳熟……莫非是那流萤才子?不对,军争之事,一介文人岂会参与,大抵重名者也!”

    虽然心中已有计较,皇甫嵩依然保有一丝侥幸,问向小兵:“可有名刺、印绶之类?”

    小兵摇头,递上一竹筒:“那人只说,将军看过此物便知真伪!”

    皇甫嵩打开竹筒,取出一洁白物件。

    “咦?竟是左伯纸!不对,此纸洁净光滑,相较左伯纸犹有过之!纸上有字……嗯……嘶!好!好!好,妙!妙!妙!知我者,唯夏凡也!速速请此人入城!”

    皇甫嵩满脸激动,热泪盈眶,登时在屋内来回走动起来。

    见一众手下投来不解的目光,皇甫嵩哑然失笑:“来来来,尔等上前观瞻一番,便知老夫为何失态!”

    众人好奇,凑上前去,只见纸上写道——

    “《破阵子·赠皇甫义真》(注:义真是皇甫嵩的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读完开头几句,众人反应就是一惊:自古文人清流,少有歌颂武将兵士的,这首大作,可说大气而又创举,正对他们这些武人脾气!

    再到结尾几句,众人便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