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曌帝双龙传 > 764. 基本上都是白色

764. 基本上都是白色(2/3)

种猫头野兽,身体近似人形的怪物,正在啃噬罪人尸体的残酷场面。

    记得当时喇嘛说那是轮回宗的食罪巴鲁。

    因为轮回宗已经在世间绝迹,所以后世也无法判断这食罪巴鲁是虚构出来的地狱饿鬼,还是一种现实中由宗教执法机构所驯养的,惩罚犯人的野兽。

    描绘地狱中酷刑的壁画,与他见到的何其相似。

    那么很可能从这门中爬出来的,就是轮回宗所谓的“食罪刑徒”。

    这么一直躲在柱子上,根本不是办法。

    手脚渐渐麻木,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坚持不住掉下去,但一时没有对策,只好暂且拖得一刻算一刻了。

    赵天赐正想打手势,想招呼易云撤退。

    可是那背对他们的食罪巴鲁,突然猛地扭过了头。

    那怪物不断狂嗅鼻子,似乎闻到了什么特殊异常的气味,顿时变得警觉起来。

    赵天赐赶紧缩身藏匿形迹。

    月光从庙堂顶上漏下,斜射在易云身上。

    易云额头上汗珠少了许多,对他不断眨眼,似乎意有所指。

    赵天赐也对他眨了眨眼,意思是问他什么意思,刚才装哪门子死。

    易云不敢发出响声,做了个很无奈的动作。

    他耸了耸肩,低头看了看柱子下边。

    赵天赐顺着目光一看,红色的木柱上有很大一片水迹。

    当即在心中骂道“你他妈的果然还是尿裤子了。”

    白毛怪物走了过来。

    。。。。。。。。。。。。。。。

    召陵的选址已经经过了皇上的同意,于奇正、阎本德和李淳丰三人坐在一起讨论了起来。

    李淳丰拿出了一个个拓本,拓的是一只“人面麒麟”。

    无法形容于奇正看到这“人面麒麟”时的感受。

    不是因为那画法精湛,图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也不是因为笔线之中暗藏着的他研究时发现的来自春秋战国的构图元素。

    而是因为,他看到这“人面麒麟图腾”的时候,内心深处泛起的涟漪,一如看到瓢泼大雨中勾博的那神秘目光。

    于奇正知道,李淳丰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拿出这么一个东西。

    李淳丰微微一笑,堆起满脸褶子“道法自然,随生随灭。大都古建都毁于战火和天灾。没了踪迹!现在的人心都很毛躁,很少有人会去尊重并研究那一砖一瓦。殊不知,那其中蕴含着我们华夏的魂魄,注入着磅礴而巨大到你难以想象的力量。”

    阎本德思考一阵接口说道“没错。有些东西藏在千年古建的细枝末节中。只有了解繁琐的浮雕,脊饰,柱身等上百种建筑工技,了解千年间还存在着的或者已经灰飞烟灭的古建和其修建之道,方可知现在和未来。”

    李淳丰长长叹息一声““历史的细枝末节,草蛇灰线之间,暗藏着一些古人留下的秘密。谁掌握了这些秘密,谁就可以通天彻地。”

    于奇正张大口,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谜。虽然他知道这个和修建召陵有关,但还是一句话也插不进去。

    李淳丰说道“还是从铜雀台讲起吧”

    建安十五年,曹操命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能工巧匠马钧为其修建铜雀台。四年后,铜雀台修建过半,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已初具规模。

    一日曹操与马钧行于建筑现场。曹操仰望宏伟壮阔的铜雀台,做了一件奇怪的事。他从铜雀台至南面金虎台再到北面冰井台,沿着三台之中宽窄不同的两桥,默数了120步。四下观望之后,又重新开始,如此往复了三次。最后,他停下来,表情凝重,面带杀气,将目光停留在铜雀台中间那阁道式浮桥上。

    曹操问“德衡,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你可是此意?”

    马钧一边点头称是,一边拱手作揖,额上却已有微汗。

    曹操冷哼了一声,又问“德衡,自古台式建筑始于周,成长于春秋战国。你觉得吾之铜雀台,是否能集台式建筑之大成,登峰造极?”

    马钧深吸一口气,毕恭毕敬地答道“丞相,在德衡眼中,精可更精,并无登峰造极可言。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哦?”曹操意味深长地看了马钧一眼,幽幽地说,“你所言在理!不过,我更怕是‘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你是当世之大匠师,技巧工艺无人能敌,又可知其中道理?”

    马钧头上的汗珠已经变得豆粒大,慢慢顺着面颊流下,表情却始终没有变化,大义凛然地又对曹操深鞠一躬“德衡谢丞相之立身劝诫。”

    “那你为何要改我的设计?”曹操此刻已然暴怒,横眉冷目瞪着马钧。一手指向修建至二层楼阁尚未完工的铜雀台,一手紧握拳头,似乎下一刻就要冲出拳头打在马钧脸上。

    马钧威严镇定,毕恭毕敬地回答“丞相,《诗经·大雅》中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