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荒野淘金客 > 第376章 缺水的主矿场

第376章 缺水的主矿场(3/4)

矿的一个弊端,运送量偏少,而且现在还有外面的碎石,以及今后继续往下开挖的渣料也要一起往上输送,这个效率基本上很难提升;也得亏这里是矿料较少价值比较高的金矿,换成是煤矿的话只靠这种竖井运送,那绝对会亏死。

    来到尽头,矿工们已经顺着之前炸开的洞穴向前掘进了数米,

    旁边的小队长正在测算被挖出矿道的宽度和高度,有几名矿工正在组装一台很奇怪的东西。

    说它奇怪是这玩意整个身体一截一截感觉软趴趴的,但它的脑袋却又大又硬,组装好后两名矿工对准矿道的一侧开机,像拳头大的那个脑袋便轻松的破开泥土钻入眼前的土层中,没过一会第一节便消失在泥土中,矿工短暂的停顿后便迅速组装起第二节继续往里面钻,从里面带出来的泥土簌簌的顺着连接杆的缝隙向外冒,而这些泥土被小心的收集起来准备拿去做仔细的淘洗检测。

    看样子,这是一个便携式的钻孔设备。

    更神奇的,是打入三四节连接杆后,在旁边像个箱子的控制器上,一个简单的结构图显示着钻头的此刻的深度和倾斜角度,在钻机控制员的操作下,这玩意慢慢的改变位置,从原来的垂直钻入慢慢变成倾斜又带弧线的一个钻探路线。

    没错,这玩意就是矿洞中的一个侧向探测器。

    它的作用就是在矿道中,寻找矿道附近是否还存在着可挖掘的矿料。这玩意虽然探测距离并不算长,可长长的探杆在狭窄的矿道里是没法使用的,可连接式的钻杆虽然降低了不少效率但它可以轻松的拿到矿道的每个地方使用;更不用说,设计师天才般的利用了万向节的原理,使得它甚至能在钻探过程中,受控人为的改变一些前进的路线和角度,使其在同样距离下能获得更大的探索宽度。

    说实话这玩意挺好用,至少在普通矿队里是挺好的东西,它解决了在主矿道中向外探索的一个难点问题,这比专门去挖一条矿道出来更省力更安全。

    雷洪汕在杰克的那个黑矿井里就没看到这东西,他们那边是直接用非法移民去开挖矿道,不仅搞得下面矿道分支众多,走在下面很容易迷路都还是小事,过大的挖掘量使得地层变得不稳定更容易塌方这才是大事。

    不过人家那边用的都是非法移民,压根就没把这些非法移民当人看,死了就再抓一批。

    当人工成本比机器设备成本更低的时候,资本家肯定会选择更廉价的两脚自走工具!

    “乔纳森先生,雷先生……”

    小队长看到雷洪汕和乔纳森起身致意,雷洪汕凑到对方旁边,工作板上已经绘制出一个简单的矿道尺寸图。旁边还用虚线标注着侧向钻探后大概深度与方向,如果四周都没有发现黄金,那么这条矿道就会开始做四周加固。

    这里可是泥层而不是后面一整块岩石的岩层,塌方系数可是相当大的!

    小队长向乔纳森和雷洪汕两人介绍了一下现在的进度,即便是雷洪汕已经感知到了黄金脉络的走向,但此刻的他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耐心且认真的聆听这位小队长的讲述。

    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支队伍的主力核心人员基本都是韦博先生那边的矿工,专门负责井下作业,对于这种活经验丰富,即便是没有雷洪汕感知黄金的能力,但只要给他们抓住矿脉的尾巴,他们就能够一路顺着矿脉将绝大部分黄金全部给刨取出来。

    矿工们进度很快,一个班次下来这条矿脉已经被向内掘进了十来米的距离,走出来时,外面原本还有些空旷的矿道已经堆满了等待上井的矿料和兰斯炸开后等待上井的石料。

    换成是以前,雷洪汕会认为把这些石料现场利用起来,堆到里面用来做加固层不香吗,但是在参观完李总以及其它几个人的井矿后他才知道,这种做法不是不行,而是成本太高。

    这个成本是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安全成本,这些碎石的整体结构已经遭到破坏,用水泥连接并不一定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稳固性,而且矿工们还要根据石头的大小和破碎程度来摆放,经验不足的矿工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还容易在中间产生气泡孔洞这些危害安全的隐患。

    这里使用的安全硬化设施是特殊的水泥,它和建造竖井时一样,用钢筋先做好整个造型,然后这些水泥浆会用高压泵直接喷在上面,粘稠的水泥浆会喷溅在加固层与泥土层之间的缝隙,然后慢慢填满整个加固。

    这种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浇灌钢筋水泥时容易产生的气泡孔洞问题,在矿井、隧道等作业中经常看到,优点很多,缺点……就是贵!

    不过这个矿井也不是全部都会用上这种加固层,只是在重要的主矿道和节点位置,还有安全屋这种地方使用。

    安全屋并不是真的能抵御塌方、透水、瓦斯事故的地方,它其实就是在每一层某些特定位置修建的加固区,如果发生事故后,幸存者能到达安全屋,这里有一定的水、食物以及紧急医疗和相关物资,能让幸存者在井下坚持更久的时间等待救援。

    升井后的雷洪汕没有直接回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