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后其中三人跟随第一批人员撤离回家,而另外三人则是在圣诞节后按计划停工休息,原本预计是在一周后这六人进来替换这五人。
这是之前的进度计划,整个竖井尺寸有限,根本没法展开作业区,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矿工,那六人替换这五人后会一直往下挖,直到挖到下方的矿脉也正好夏天到来,这个时候竖井就能开始顺着两头开始扩建需要扩充人手,计划安排的明明白白。
只可惜现在提前出金了,这五人的替换计划就得取消,一路人马会继续顺着竖井往下挖,而另一路人马则是顺着上面这层金矿往下挖。
当然这也是好事,休息可没收入,有活干有钱挣肯定比没活干要强,而且只有主矿脉的开发矿道多起来,产出的黄金和收益逐渐增多,整个矿场才能容纳且支撑更多的矿工进场,这是到哪都一样的硬道理,资本家可不是大善人,会花钱养一群人无所事事的在自己矿上摸鱼拿工资。
“电厂那边有几个人?”
了解完矿工这边的情况,雷洪汕随口提了一下电厂那边的情况,五个人中有一人的朋友进了电厂,倒也能说出个一二。
“电厂我们原住民进的少,那边要求太高,只有少数几个进去,现在都只能做跟班学徒;不过线路这边我们倒是很多人合格,现在供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有一半都以上是我们的人。”
这个情况也正常,热电站自动化很高,对学历和管控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总不可能让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人上去管控那些发电流程和设备吧……
电老虎这东西别出事,一出事就是要出人命的!
而供电线路建设和维护对学历的要求较低,特别是建设这块,更吃体力和忍耐力,原住民在这块上倒是很符合要求;而且建设电网和维护这块虽然不是热电厂张经理指挥,但推荐了一个同门师兄带了一队龙夏人过来,有这样的师傅在这里雷洪汕也放心,等整个电网建成后,从矮个里挑高个也能拼凑出一支合格的原住民维护队伍。
雷洪汕本来还想再聊更多点事情,结果其它矿工们找过来了,没法,雷洪汕只能先去和这帮矿工闹腾喝酒,结果这么一闹就没停下,直到凌晨大家这才喝的尽兴各自返回房间休息。
翌日,当大部分矿工们还可以多睡几个小时,等待下午水泥凝固干燥后进场,而雷洪汕已经和乔纳森已经来到二号井,也就是远处那个斜向井研究地形。
融化的积雪让地面上很泥泞,换成普通人在上面行走一个不小心连雨鞋都能给直接吸在地上,但对于经常在这种环境下干活的淘金客们来说就不是问题。
雷洪汕看了一眼手中的平板,里面地形图上标注的红标正是他现在双脚踩踏的地方。
放眼望向四周,这里是一片山谷,地势较为平坦且有一定的宽度,从地方来说足够大,留有足够的余量给后续的建设发展留有预留地。
判断一下方向,雷洪汕很快找到一号和二号主矿脉的方向,如果从这里开辟2号井口的话,前面有两座山横亘在通往两条矿脉的路上,不过这不是问题,2号井走的是地下斜向的通道,反正都是要钻地的。
“你们现在选这?”
“对,我们做过对比,这里是目前最合适的地方,这里地势较为开阔便于各种大型机械和车辆的进出,不管是运送开辟斜井通道的盾构机,还是未来运送矿料矿渣的工程车辆都能顺利进出……”
乔纳森看看四周环绕包围的山体,指着远处一个背阳,且还堆聚着未融化冰雪的山坳口补充道:
“忘了说了,出入口设置在那,我们打算把它直接炸开扩建一个大通道,大到不仅可以走大型运载卡车,旁边还会有一条铁轨的那种大。”
雷洪汕顺着乔纳森指出的方向看了下那个高三十来米的山口,如果打涵洞的话虽然成本要小一点,但涵洞的宽度是有限的,而且涵洞限制了后续发展扩建,与其这样不如咬牙多上点资金直接把整个山口全部干掉,至少能干出个十几米宽度的通道出来。
按照车道的标准,如果不计入中间隔离带,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也就2X7.5米宽,也就是15米!
干这么宽倒不是吃饱了撑着,而是这个山口正好处于拐弯的位置,打那么宽是为了加长的运载卡车拉着大型装备机械进到这里来。
其中就有乔纳森说的盾构机!
这个盾构机并不是挖地铁、挖海底隧道用的那种超大型盾构机,而是矿井使用的盾构机,尺寸和结构小不少,当然,只要钱到位,你要定制大号的也不是问题。
至于铁轨……雷洪汕也比较赞同,铁路运输成本永远比公路运输成本更低,哪怕就是煤矿场里经常使用的米轨而不是标准轨,一列小火车的运载量也不是一个重型卡车车队所能比的,运营成本也更低,几个人就能控制着一整列小火车运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