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主矿场这里地处极寒之地,但地下却是十分温暖甚至有些闷热的地方;而且这里不需要考虑白天和黑夜,一旦开工,只要不是需要技术性等待水泥凝固,这里可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施工作业。
几家公司花了这么多钱和运进来这么多物资,可不是让留守在这里的矿工冬天在这躲温暖的木屋里猫冬的,而是要干活的!
保留地主矿场的1号竖井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连续作业,终于打到了三百尺,也就是一百米深的主矿脉边缘,作为主管的乔纳森自然第一时间向联合运营的高管们通知了这个好消息。消息传出来让不少人都挺高兴,毕竟主矿场开发这么久,这意味着马上就要能见到心心念念的黄金了。
只是很多人都只是知道靠近主矿脉边缘,但具体差多远……只有雷洪汕知道。
早在上次下井时雷洪汕就感知到了,主矿脉的一条脉线会擦过矿井出现,然后一直盘旋下绕到下方几十米处再绕回竖井正下方。
如果竖井一直往下开,那么会踩到下方一百多米的矿脉线上,这样做当然也没事,到时候等于是沿着矿脉两头挖,一头向下,一头向上再绕回到这里就行。
不过这样做势必会带来一个小麻烦,那就是浪费了这一百米的第二出口位置,也就是他打算在这里先开一个口,一边继续往下开凿一边沿着上面这条矿脉线挖金,这样两边打通时不仅能多一个通道外,还能把出金时间再提前一点。
因此雷洪汕让乔纳森在一百零七米的深度向西北角306度方向开一个横向安全屋出来。
这种安全屋在井矿中比较常见,属于地质层较为稳定的区域,而且还能临时作为存放物资的地方,乔纳森本来并不在意,直到雷洪汕神秘兮兮的告诉他:
“开到后面也许有惊喜哦。”
乔纳森这才意识到有些不对劲,仔细研究了此前打的钻井样本描绘出来的主矿脉走向分布3D图,这才意识到可能会有一条矿脉延伸到这个位置。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毕竟1号竖井这里已经打了一个钻眼取样了,没人会在旁边十几米位置再打一个钻眼采样。
“雷,你真是找黄金的天才,我甚至怀疑你的鼻子是不是能闻到黄金的味道,这条矿脉你都能判断出来,如果不是你提醒,我根本意识不到这里还会有条矿脉!”
站在裸露出来的黄金墙前面,乔纳森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场其它人则是拿着相机不住的拍照,纪念这个令人兴奋的时刻。
虽然乔纳森的恭维很受用,但雷洪汕可不想让这种以讹传讹的话把自己给妖魔化了,他戳戳旁边散落的泥土瞎话随口就出来:
“我也是看到这里钻眼打出来的泥土样品估算出来的,下面的泥土就是主矿脉,来自原生地质层的运动扭曲,但这里正好有一层花岗岩,我就在想这层花岗岩会不会和下面的主矿脉接触后强行挤压造成部分矿脉上升?所以我这才让你在这个位置打一个侧向安全屋出来,即便真没找到黄金,至少也不浪费。”
雷洪汕的瞎话是既有真也有假,还掺杂着点学术话语,让乔纳森听得是根本无法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不过对于他来说也不用想那么多,他更擅长的是怎么把黄金从地里挖出来,而不是像雷洪汕这样找到它们。
拍完照的矿工们把炸碎的碎石给清理出去,这里没法用那个大爪子了,不过兰斯的爆破技术越来越精进,炸出来的碎块个头匀称又便于处理,矿工们力气普遍又偏大,手搬脚踹的很快就把碎石给清理掉。
“铲子!”
旁边很快便有人递来一把铲子,雷洪汕看准位置用力的两铲子下去,一块较为完整的矿料泥土便被他小心的给铲下来,旁边的杰夫早就等候多时递上了一个透明玻璃盒。
这是雷洪汕的一个收集趣味,将每个自己挖掘找到的金脉挖一截下来留作纪念,最早就来自于玛琪家的那块橡树林下的金脉。
不过这种纪念只能限于泥金或者岩金,海底淘金就没法这么干了。
雷洪汕的取样是用来留作纪念的,而随后的取样就是要确定这里金脉的品度。
乔纳森随手挖了几铲子矿料,马上就有人递上淘金盘和清水,满满一盘子矿料下去,盘底赫然露出遍布的金色小颗粒。
“主矿!一定是主矿脉!!”
看到这么多金色颗粒,一起下来的矿工们忍不住发出兴奋的呼声。
“扩大洞口,再来几份样品!”
乔纳森也兴奋起来,他把淘金盘放到一边,矿工们扛起各种工具对着这泥土层就是一阵祸祸,半小时后,新的三份样品很快便完成淘洗,根据取样的矿料自重,体积和四份黄金的出金量进行比对计算后,矿脉的品度便清晰的出现在纸面上。
“按比例计算,四份样品每吨最高14.6克,最低8.7克,基本上能确定这是主矿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