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1949璃院繁星 > 第919章 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

第919章 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2/2)

氏修了120台诊疗仪,说'这东西比我的锤子还可靠'"获选;甚至利马贫民窟的少年卡洛斯,因为"用李氏的环保设备回收塑料,供妹妹上学"成了年轻人的榜样。这些代言人没有代言费,公司只给他们发"社区贡献奖",奖品是刻着名字的门吸模型。某品牌专家说:"他们的代言人体系像蒲公英,每颗种子都落在社区的土里,自己就能生根发芽。"品牌美誉度的调查里,有个问题很特别:"你愿不愿意把李氏的人介绍给你闺女当对象?"在37个国家的调查中,这个问题的肯定率比"是否愿意推荐产品"还高,某受访者说:"连人都靠谱,东西能差吗?"

    品牌危机的应对,藏在"把自己当街坊,用真心换谅解"的坦诚里。李氏遇到危机从不用公关套路,而是像"街坊吵架后赔不是":2092年某批次门吸弹簧过软,公司没找"供应商问题"的借口,而是李阳带着团队挨家挨户换,每换一家就鞠个躬,说"是我们没把好关";2094年海外某合作商冒用李氏品牌,公司不是打官司,而是派工程师去当地,免费给居民换正品,说"不能让街坊受委屈"。最特别的是"危机时更要帮社区"的传统:某次遭遇负面舆情,公司反而加大社区投入,给青湖社区装了新路灯,给基苏木送了100台手摇发电机,某居民说:"这时候还想着咱,以前的误会肯定是咋咋呼呼了。"某危机管理专家说:"他们应对危机的方式,就像老木匠做坏了活——不辩解,只重打重做,还多送个小物件赔罪,谁还好意思计较。"

    品牌资产的积累,凝结为"从产品到情感的价值沉淀"的深厚里。李氏的品牌资产不在财报的数字里,而在社区的记忆中:青湖社区的老槐树下,有块"门吸纪念碑",刻着1983年到2095年所有门吸的型号,老人常带着孩子来看"李爷爷当年的手艺";基苏木的诊疗仪上,贴满居民写的感谢便签,有的画着笑脸,有的写着"这东西救了我的命";甚至利马的废弃设备回收箱,都被居民改成了"希望信箱",说"扔进去的是旧设备,收到的是新希望"。这些情感资产比任何专利都珍贵——某跨国公司想高价收购李氏品牌,李阳指着社区的老人说:"这牌子是他们给的,我没权利卖。"现在评估品牌价值,公司会派专人去社区"数笑脸":看到100个老人对着李氏设备笑,就记100分,这种"情感账本"比任何品牌估值都实在。

    品牌形象的本质,在于"从商业符号到社区图腾的升华"里。在青湖社区,李氏门吸成了"靠谱"的代名词——年轻人求婚,会说"我对你,就像李氏门吸,结实";在基苏木,诊疗仪被称为"带来健康的使者",部落长老会给设备系上祈福绳;在全球1200个社区,李氏的标志不是冷冰冰的LOGO,而是"有人情味的科技"的象征。某人类学家考察后说:"他们的品牌已经超越商业范畴,成了社区文化的一部分——就像老北京的'内联升',不仅是鞋,更是念想。"品牌周年庆时,全球社区自发组织"门吸接力"活动:非洲的孩子把门吸模型传给欧洲的老人,欧洲的老人传给南美的青年,最后传回青湖,模型上贴满了各地的邮票和便签,最新一张写着:"这不是门吸,是咱社区的同心结。"

    暮色中的青湖社区,品牌故事墙前聚满了人。小林给全息投影里的非洲孩子讲"李爷爷当年怎么弯铁丝",周奶奶在旁边补充:"他手上的茧子比门吸的螺丝还硬。"基苏木的玛莎奶奶举着诊疗仪,用刚学会的中文说:"好牌子,像好邻居。"李阳看着这一幕,想起1985年给胡同里的门吸刷完最后一遍漆,三大爷摸着门框说"这字写得正,看着就舒心",那时的阳光和现在的全息光,都带着"被认可"的暖。

    此刻,全球社区的灯光同时亮起,每家每户的李氏设备都投射出"品牌公约",最后一句"做社区的门吸,守好每个家"在不同的语言里,都透着同样的分量。李阳知道,所谓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从来不是设计个好看的LOGO、拍几条炫目的广告,而是像门吸那样,日复一日地守在那里,结实、可靠、让人放心。而最好的品牌,就是让全球的老人都能指着设备说:"这牌子,跟咱街坊似的,信得过。"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