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只要把交通干线给修出来了。
那么无论是朝廷大军还是来往的商队,以及后勤部队等等。
即使遇到了大风暴被吹上了,只要找到了水泥公路,那就不怕迷路了。
为了应对沙漠戈壁上的大风暴。
每隔几十里的路程,就会修建一排坚固的安全屋。
遇到了风沙就可以进去避一避。
同时这也是巡逻队日常歇息的地方,并且兼具了驿站的功能。
简单来说就只有点像后世的高速服务区。
在进攻中东地区的时候,后勤补给显得尤为重要。
深刻的体现了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
高效而充足的后勤供应,先进而火力强大的武器装备,加上斗志高昂的将士们。
这一次准备占领石油产区的大战,根本没有什么悬念可言。
总共100多万大军水陆并进。
将会以最快的速度结束这场大战。
随后才好很可能出现的变故……
……
除了对石油产区主动出击之外。
朱慈烺既然已经意识到了有变数出现,那他肯定还要做别的安排。
英国公张世泽统领的第三兵团,协同李过的第18兵团、李来亨的第十九兵团、刘文秀的第20兵团。
再加上耿仲明和孔有德的兵团,这六大兵团则肩负着向西向北推进的重任。
他们的目标是伏尔加河、叶尼塞河与鄂毕河的上游。
这是要为进攻沙皇俄国做准备了。
朱慈烺不可能等着对方杀过来的。
从各种情况来看,形势已经完全变得不一样了,所以他不会给敌人足够的准备时间。
这六大兵团北上占据了战略要地之后。
会抓紧时间展开造船工作。
工匠们在临时搭建的造船厂内日夜劳作,斧凿声、锯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紧张而激昂的劳动之歌。
可以预见的是,一艘艘战船在他们的巧手下逐渐成型,仿佛在积蓄着即将爆发的强大力量。
同时水泥公路也会修到那些地方去。
之后只待时机成熟,明朝大军便可以顺流而下,直捣沙皇俄国的腹地,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另外,孙少林统领的第2舰队与陈忠跃指挥的第6舰队。
也要去执行一项更重要的任务。
他们将会先前往扶桑地区。
到那边短暂的休整一下,带上袁宗弟跟尚可喜的一部分兵力,以及大量的高丽仆从军,还有扶桑仆从军。
随后顺着北令海峡附近向印第安州进发。
朱慈烺感觉种种迹象表明,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印第安州。
很可能隐藏着诸多变故背后的黑手。
朱慈烺期望这两支舰队能够深入虎穴,如同两把锐利的匕首,直插敌人的心脏。
搞清楚北印地安洲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真的和他猜想的一样。
那么接下来的战略大方向,就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了。
印第安洲将会成为大明朝廷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如此一番部署之后。
大明水师的六大舰队,便只剩下耿道明的第3舰队留在东部沿海。
大明朝廷如此大规模、全方位且动静巨大的军事调动。
自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根本无法逃过主要敌对势力的探子。
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深知大战已然迫在眉睫。
虽然他们还不想这么快开战,但是这个事情他们说了不算。
他赶忙紧急召见大明使团,此事表示了抗议。
并亲自与使团中的重要成员吴麟征进行了一番深入交谈。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双方围绕着一系列关键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可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利益诉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可以连续谈了好几天,双方依然在诸多核心议题上僵持不下。
就如同两条无法交汇的平行线,双方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最终,沙皇俄国只能无奈地选择以礼将大明使团和吴麟征送出境。
同时立刻紧锣密鼓地积极备战。
俄国境内从上到下一片忙碌景象,征兵、练兵、筹备粮草、打造兵器。
整个国家如同被拧紧的发条,全力准备迎接即将如暴风雨般袭来的战争。
同时沙皇俄国的几个邻居,也同样在积极备战。
准备跟沙皇俄国一起对付明朝大军……
……
远在袋鼠大陆的大唐联盟。
对于大明朝廷的这些大动作,同样也知道了。
当他们得知明朝大军如此迅速,且大规模地向着西方世界发起进攻,一下子就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