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385章 研究发电机,开始西征

第385章 研究发电机,开始西征(1/2)

    从大明京师到长江岸边的铁路。

    目前已经修好了一大半,朱慈烺觉得这样还不够。

    虽然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朝廷还没有能力修建横跨长江大桥。

    但是可以在长江南岸也修建铁路。

    两条铁路的终点分别在长江的北岸与南岸。

    人口和货物都可以通过船只渡江,接着再换乘火车快速出发。

    那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朱慈烺决定从长江南岸,修建一条铁路直通广西的北海。

    这样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还加强了朝廷对东南半岛和南海的控制力。

    再从铁路干线往两边修建水泥公路。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交通网络了。

    另外就是发电机的事情。

    朱慈烺准备让宋应星的研究院,专门成立一个小组来研究发电机。

    发电机不管是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又或者是核电站。

    其本质都是把动能转化成电能。

    所以后世的网络上有句话,叫做科学的尽头如是烧开水。

    发电机的基础原理本身很简单,并且知道大方向的话,那么研究起来应该也不会太难。

    只要把发电设备给搞出来了,然后就可以开启电力时代。

    坦克装甲车乃至飞机这些东西。

    也就有了可以造出来的可能性。

    电力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前景太广阔了。

    对交通和民用工业乃至军工产业,都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而这个时候的西方世界,连瓦特蒸汽机都还没有搞出来。

    有了发电机开启电力时代。

    大明朝廷将会全面领先整个世界,以后征服世界的进程也将会更加顺利。

    除非是西方也出现了厉害的穿越者。

    又或者是有未知文明从中干预。

    否则要不了几年的时间。

    欧洲大陆就会变成大明的一个州了……

    ……

    朱慈烺把大概的方案规划出来之后。

    就交给手下的人去细化。

    等到详细的方案搞了出来,再想办法给落实下去。

    发电机研究小组也很快成立起来。

    开始朝着电力时代而努力。

    就在这样的忙碌之中,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大家开开心心的过了年之后。

    各种各样的物资就开始运往西域。

    各大兵团的兵力,也开始分批搭乘火车前往区域结集。

    这个时代的蒸汽动力火车运力有限,并且行驶的速度也没那么快。

    所以几十万大军出征,运送兵力和相应的武器装备及粮草。

    那也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搞定的事情。

    更何况这次朝廷出动的兵力特别多。

    曹变蛟的第六兵团跟卫时春的第十兵团,博尔济吉特·古禄格第23兵团。

    倒是已经在嘉峪关附近了,他们只需慢慢的向西挺进就好。

    周文斌统领的第2兵团,英国公张世泽统领的第三兵团,马祥麟带领的第七兵团。

    还有李过第18兵团,李来亨第十九兵团,刘文秀第20兵团。

    这六大兵团就是70多万人。

    加上他们所需的各种武器弹药和物资,还有相应的马匹等等。

    那他需要多少趟火车才能运输过去?

    对于大明新成立的运输部门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幸好他们是轮番去西域作战,而不是全部一次性都过去。

    比如英国公统领的第三兵团,到了吐鲁番地区之后。

    就会顺着水泥公路向西北前进。

    到了阿尔泰地区之后,就驻扎在额尔齐斯河的岸边。

    这是为了防止沙皇俄国那边有所动作。

    必要的时候他们也可以顺着额尔齐斯河,快速进入哈萨克境内去作战。

    马祥麟带领的第七兵团。

    则是在半路下车之后,顺着水泥公路向北而行。

    出了长城之后驻扎在归化城附近。

    既可以保证地方上的稳定,也可以随时北上去支援前线。

    第1批出战的部队是第六兵团,第十兵团,第23兵团和第2兵团。

    到了2月底的时候部队已经完成集结。

    虽然这个时候的气候还很寒冷,并不适合几十万的大军出征。

    但是朱慈烺就是要他们先适应严酷的环境。

    只要在最开始的时候能适应,随后天气渐渐回暖,那么大军就更容易适应了。

    并且这是为了加快战争的进程,朱慈烺不想把这场大战打到下一年。

    于是在1649年的3月初。

    大军分成两路开始向西出发……

    ……

    四个兵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