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314章 憋屈的朱慈炯……

第314章 憋屈的朱慈炯……(1/2)

    314、憋屈的朱慈炯……

    李来亨打开信件看了起来。

    李过那边的情况跟他这边差不多。

    在有了热气球的支援之后,进展相当的顺利。

    并且李过他们也在忙着制造热气球。

    带队去李过那边支援的人叫王有才,也是大明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

    李过在信里面把王有才一顿夸。

    在信的末尾还提醒李来享,要跟王有才这样的人搞好关系。

    因为这些家伙都是天子门生,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李来亨看完之后沉思了一下。

    随后提笔给李过回信,他在信里面写到:“感谢叔父的教诲,侄儿正在交好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李成武,这个李成武跟王有才是同班同学,他们确实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陛下之威名,侄儿早已如雷贯耳,只可惜无缘一见。对于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侄儿也是心向往之,希望有一天能够去学院里面学习深造……”

    李过跟李来亨两人是叔侄关系。

    但是他们的关系很好,可以说是情同父子。

    所以李过才会特意给李来亨写信,而李来亨也给予了全面的回应。

    随后李来亨又在信件当中,对于热气球应用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上,设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战术。

    并把他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李过。

    李过和李来亨这边都很顺利。

    虽然在平定叛乱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伤亡,但是总体来说伤亡并不大。

    反而是敌人的死伤更加惨重。

    双方的伤亡比例达到了1:5左右。

    这还是因为敌人熟悉地形,而朝廷大军根本不熟悉,加上深山老林里面的环境太过复杂。

    否则双方的伤亡比例只会更夸张。

    但是在其他地方的话。

    就未必有那么顺利了……

    ……

    周文斌和马祥麟两人。

    当初在攻破了金陵城,并稳住了局势之后。

    他们就赶去跟各自的大部队会合,接着一路杀向了南边。

    连金陵城那样的大城池,都没有办法挡住他们进攻的脚步,其他地方更是不在话下。

    周文斌和马祥麟他们的大军势如破竹。

    很快就完成了战略目标,跟南方的李自成大军成功会师了。

    大战都打完掉了,接着就开始清理地方上的豪强。

    为了威慑或明或暗的所有敌人。

    周文斌驻扎在江西上饶,马祥麟是驻扎在更南边的赣州。

    这两个地方都靠近武夷山的西侧。

    所以当武夷山的少数民族造反之后,他们当仁不让的就承担起了平定叛乱的责任。

    只是他们这边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

    因为他们的队伍中各有一位特殊人物。

    朱慈炯化名为朱同,进入了马祥麟统率的第七兵团。

    而朱慈炤则是化名为朱绍,正好也加入了周文斌率领的第二兵团。

    所以朱慈炯和朱慈炤兄弟俩人,都参与了这一次平定叛乱的行动。

    化名为朱同的朱慈炯加入第七兵团之后,就成了一位实权的百户。

    因为朱慈炯是从锦衣卫那边调过来的,手下的士兵对他相当的敬畏。

    但是对于他的军事才能却没有那么服气。

    虽然大家都没有明说,但是朱慈炯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他的不服气。

    所以朱慈炯就想证明给别人看看,他可不是靠关系来刷资历的草包。

    因而在平定叛乱的战斗开始之后。

    朱慈炯就特别的积极,老是想要冲到最前线去杀敌立功。

    不过马祥麟是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的。

    所以马祥麟就把他安排在后方,说什么都不让朱慈炯带队杀到最前线去。

    这可把朱慈炯给憋坏了。

    随着大部队不断深入山区,第七兵团的将士们也逐渐分散开来。

    多数都是以千户为单位分开作战,因为敌人在山里面分得太散了。

    朝廷大军就只能跟着分散。

    这一个千户才有多少兵力啊?

    放到大山里面去,那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马祥麟也不可能时刻关注着朱慈炯。

    带着手下负责后勤的朱慈炯。

    某一天带着手下的兄弟们,护送着劳工往山里面运送粮食和弹药的时候。

    天空中忽然下起了小雨。

    雨水虽然下得不大,但是在崎岖难行的山路之上。

    下雨就给他们增加了很多困难,有时候脚下不小心一打滑,就有可能直接滚下山去。

    或者是摔倒在地上磕得头破血流。

    所以大家准备前行一段距离,然后找个合适的地方避一避雨。

    而在下雨的情况下,热气球的侦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