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245章 李定国归顺朝廷

第245章 李定国归顺朝廷(1/2)

    两广地区的大战还在继续。

    朱慈烺他们这边却开起了会试。

    黄宗羲与顾炎武,还有方以智,王夫之他们都参加了会试。

    除了已经到吕布任职的朱舜水之外。

    原本历史上的“明末清初五大家”,全都积极参加了这一次考试。

    除了这些有一定影响力和名气的学者之外。

    天津港匠户之子鲁大山和赵小金,竟然也参加了这次考试。

    鲁大山和赵小金坐在考场里看着考卷,感觉脑袋嗡嗡嗡的。

    因为这一次考试的内容跟之前大为不同。

    什么在同一个水池里面有一根管子,放水有一根管子注水。

    然后要多长时间能把水池放空,又或者是要多长时间才能把水池给注满?

    还有某个地区有一种什么特产,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特产给卖出去变成钱?

    并且还要尽量卖上一个好价钱!

    又或者是以某个地方为实例,给出了具体的地形地势等条件。

    问的却是遇到了干旱该怎么办?

    遇到了洪水又该怎么办?

    还有朝廷修建水泥公路的时候,各地的官吏和老百姓应该怎么配合?

    有人不配合甚至搞破坏的话,这又该怎么应对和处理?

    这一次考试的所有题目。

    都是以现实中的事例为考题。

    考的就是大家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哪怕是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考卷,也是以实际应用为主。

    应用题这个东西并不新鲜,在之前的第2轮考试当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少。

    只是那个时候应用题的比例比较少。

    现在却全部都变成了应用题。

    这让很多考生头疼不已……

    这对于文化水平相对有限的鲁大山和赵小金,那是光把题目看懂都很费劲了。

    还有很多对于数理化不擅长的人。

    哪怕文化水平相对够用,能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同样也是感觉无从下手。

    所有题目都是应用题。

    绝大部分考生拿到考卷之后都是懵圈的。

    朱慈烺他们这是要快速筛选可用的人才。

    因为现在他们太缺人手了……

    ……

    现在朝廷的实际控制区域之内。

    最近刚收复的辽东地区,还有人口10不存一的山西陕西地区。

    基层的官吏大多都是空缺的。

    朱慈烺不想让一帮书呆子去治理地方。

    那就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等到以后朝廷大军收复了江南地区,那么需要的中下层官吏只会更多。

    所以朱慈烺要以科举考试为向导。

    引导大量的读书人去研究实用之学,研究怎么解决实际的问题?

    而不是只会之乎者也的空谈。

    正所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东林党早就用他们的所作所为验证了这一点。

    朱慈烺和大明朝廷,都不需要那些只会嘴炮的废物……

    ……

    考场里面的考生。

    那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和王夫之。

    还有很多跟他们志同道合,并且经常一起探讨学问的考生。

    拿到考卷之后,却没有那么多的纠结。

    反而是内心里惊喜不已。

    因为考卷上的很多事情他们都讨论过,甚至有些事情就跟考题上几乎一模一样。

    就跟后世高考押题押中了一般。

    那些家伙非常的开心,跟其他考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

    不管考生觉得考卷难不难,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考个好成绩。

    哪怕是明知希望不大,也要奋力争先,毕竟机会难得嘛。

    下一次可能又要等三年了……

    ……

    朝廷这边正在举行科举考试的时候。

    朱慈烺突然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英国公沐天波和惠安伯张庆臻

    不断地派人去接触成都平原的李定国。

    自从张献忠离开四川之后,双方之间不但没有打仗。

    反而是交流变得越来越多。

    沐天波和张庆臻率领的两大兵团,目前有着将近20万的兵力,加上地方守备营的队伍。

    日常消耗白生活物资是个天文数字。

    当然不可能全部靠朝廷这边运送过去,何况朝廷这边本身就有点粮食紧张。

    很多时候朝廷都是直接拨银子给他们。

    还有就是随着大军到了当地的文官,在长江水道的重要码头和关卡,还有山城宜宾等地。

    日常收取商税也有不少的收入。

    各种税收到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