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138章 想立功的尚可喜

第138章 想立功的尚可喜(1/2)

    崇祯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

    在那茫茫的大海上,他连方向都没办法判断。

    更不可能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

    只能随着海船不断航行。

    不知道将会被带到哪里去,接下来又会发生些什么?

    在海上漂流的时间稍长之后,崇祯心里的感慨越来越多。

    崇祯发现他就像是一叶孤舟,而整个朝堂以及暗中的各种利益集团,就像那辽阔无边的大海。

    崇祯可悲地发现自己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只不过是被波涛推着四处漂流的浮萍而已!

    可笑的是崇祯自己曾经还以为,他是这大海之中的定海神针。

    结果到头来却只是一个傀儡。

    真的是可悲复可叹!

    于是崇祯在某一天诗兴大发,作了一首七言律诗来总结自己的这些感受。

    孤舟想当定海针,卧薪尝胆夜难眠。

    天灾人祸暗流涌,水载舟行舟顺水。

    碧海波涛载舟行,孤舟随波不由身。

    半生飘零路茫茫,舟上人亦是浮萍。

    认清楚了自己是海中飘萍。

    崇祯才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朱慈烺的做法。

    朱慈烺从一开始就认清楚了事情的真相,他不想做大海中的飘萍,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在跟风浪做搏杀。

    并且朱慈烺不仅仅是在跟风浪争斗。

    更重要的是他还想对付隐藏在风浪之下,隐藏在大海深处兴风作浪的那些大家伙。

    此时崇祯才发现朱慈烺的目光。

    竟然比自己看得要远了n多步。

    崇祯接着又想到那些高产的农作物,还有冬天可以种蔬菜的蔬菜大棚等等。

    突然之间,崇祯不再怨恨朱慈烺了。

    感觉他的心中的怨气瞬间就消散掉了一大半。

    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崇祯。

    之后就变得更加的洒脱了,甚至他都不太在乎接下来自己的命运会如何?

    就任由那暗流汹涌的波涛。

    将他带去了未知的方向……

    ……

    高丽半岛,汉城。

    尚可喜驻扎在这边有一段时间了。

    可是他发现在这边其实没多少事情可做。

    整个高丽半岛已经被彻底的清洗了一遍。

    并且这个事情还不用他们动手,投靠了朝廷的郑凤寿非常积极。

    对于朝廷的命令执行得非常彻底。

    经过郑凤寿和他的手下清洗了一番,高丽半岛的人口直接减半。

    所有王公大臣,乃至小城镇的地主豪强,以及与之有牵扯的所有人。

    全部都被郑凤寿他们清理干净了。

    这下子再也没有人敢搞事情了。

    而李凤翔来到了高丽半岛之后。

    带了一些专业人士过来,又在当地找了不少矿工。

    开始勘探并开采矿产。

    李凤翔他们在一个名叫茂山的地方,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露天铁矿。

    当然了,其实那片地方本来就有人在开采铁矿,只是原来的开采规模不大,具体的储量也不太清楚。

    李凤翔带过来的人经过专业勘测之后,大概估算出茂山铁矿这是铁矿石储量,大约达到了达到六七十亿吨左右。

    另外还有高丽半岛南部的浦项,也发现了大储量的铁矿。

    接着就组织人手对茂山铁矿和浦项铁矿,进行大规模的开采。

    并开始着手建立大规模的炼铁厂。

    除了技术人员之外,劳动力就用高利半岛的土着。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两处大铁矿的开发已经初见成效。

    不断的有钢铁运到海边去,然后通过船队运送到天津港。

    朱慈烺让人优先开发高利半岛的两处大铁矿。

    这不仅仅是储量的问题,还有成本的问题。

    因为那里的人工成本超级低。

    在高丽半岛的人口减半之后,自然空出来了大量的土地,老人妇女和儿童去种地。

    那些土地都是从明军手上租过去的,地租是土地产出的六成。

    这对于高丽半岛的普普通人来说,明军给出的这个待遇实在是太好了,简直就是活菩萨呀!

    以前他们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以前高丽的李氏王朝,以及那些黑心肝的地主。

    地租可以收到八成甚至九成。

    或者干脆把普通人当成农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作物全部归地主所有,而那些农奴一年365天都在饿肚子。

    所以剩下的高丽人干活非常积极,对明军非常的拥戴。

    这一点有些出乎明军的意料。

    因此当明军把所有青壮年的男人全部都送去矿场干活的时候,当地的普通人竟然没有反对,反而还非常的支持。

    因为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