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83章 朝鲜王想议和

第83章 朝鲜王想议和(1/2)

    在山东大地风云变幻的时候。

    高丽半岛那边。

    袁宗第他们终于等到了雨过天晴。

    下雨的这10多天。

    袁宗第他们没有任何行动,这就给了敌人足够的反应时间。

    整个高丽半岛的敌人,也就是高丽的那些王公大臣,还有统兵将领和利益集团。

    利用这10多天的时间。

    纷纷逃去了汉城。

    高丽王在汉城那边组织兵马,准备对明军发起反攻。

    高丽棒子号称有30万大军。

    说是要把明军一起赶出半岛。

    口号喊得很响亮,声势搞得很大,却待在汉城附近根本不敢北上。

    袁宗第却一点都不着急。

    先是让人传令告诉已经杀疯了的郑凤寿。

    让郑凤寿率领着他麾下的部队,立刻向着汉城挺进。

    准备在汉城附近跟敌人决战。

    郑凤寿一边四处大杀特杀,一边不断招募青壮入伍。

    现在郑凤寿的手下,总共有着6万多的兵力。

    比之前增加了2万多人。

    这才10多天的时间而已,郑风寿麾下的兵力就差不多增加了一半。

    袁宗第相信等到郑凤寿他们,挥师南下到达汉城附近的时候。

    郑凤寿他们的兵力肯定会更多。

    毕竟郑凤寿在高丽半岛还是有些威望的。

    在这个时期的高丽半岛,郑凤寿就算是最能打的将领了。

    加上现在郑凤寿又投靠了强大无比的明军。

    所以愿意追随郑凤寿的人自然不少。

    至于说归附明军这个事情。

    高丽半岛向来是大明的藩属国。

    所以大部分高丽人心里也没有任何抵触。

    只有那些既得利益者,为了保住他们的利益才会选择反击。

    在袁宗第看来这就是大势所趋。

    他们这是在替天行道……

    ……

    袁宗第相当的淡定。

    收到消息确认郑凤寿他们已经南下了。

    袁宗第才带着大军慢慢的出发。

    并且原计划是留2万人在平壤。

    现在形势有了变化之后,袁宗第只留了1万兵马在平壤城守着。

    剩下的七万大军都跟着他南下了。

    随着明军开始出击。

    在平壤与汉城之间的松林,石桥里,海州和开城等城池,能逃的人赶紧都逃跑掉了。

    剩下几个老弱病残看着城门。

    明军的部队一到就立刻望风而降。

    袁宗第他们都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但是袁宗第却不会因此而心慈手软。

    所到之处,对于该清理的目标,照样全部都给清理干净。

    该弄到手的财富和粮食物资,那也必须得弄到手。

    如果有人敢于不服从命令。

    那就直接送去见阎王爷好了。

    并且那些城池的青壮和兵马,全部都被组织起来变成仆从军。

    跟着明军一起拿下去攻打汉城。

    明军的主力部队,带着一大票的仆从军,跟郑凤寿他们的大军一东一西。

    同时向着汉城不断挺进。

    这给汉城的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朝鲜王李倧其实心里慌的一批。

    李倧乃是李氏朝鲜王朝的第16任君主(1623年-164袁宗第年在位)。

    字和伯,号松窗,乳名天胤。本贯全州,生于海州,是朝鲜宣祖李昖之孙,定远君(朝鲜元宗)李琈之子,光海君李珲之侄。

    在他上位的时候,就是推翻光海君李珲上位的。

    但李倧也只是内斗内行。

    对外的话那就不行了。

    早在崇祯十年的时候,李倧就对建奴行三叩九拜之大礼,变成了建奴的走狗。

    并且这一次他也不是真的想要反击。

    说白了只不过是想做一做样子,以此来为自己争取谈判的筹码。

    只是看着明军来真的了。

    李倧赶紧准备派人去议和。

    并且这一次情况不同以往,必须得派一个够分量的人去议和才行。

    可是朝鲜王李倧环顾左右。

    却没有一人敢接下这个任务。

    因为明军在北边做的事情,早就已经传到了汉城这边来。

    这一回杀入高丽半岛的明军,就是打败了建奴的那支精锐大军。

    不但战斗力超级强悍。

    并且其带兵的将领相当残暴。

    自从他们渡过鸭绿江之后,这一路上占据了的所有城池。

    全都被血洗了一遍。

    是普通老百姓的话还稍微好一些,至少还能给你留条活路。

    如果是有钱有势的家伙的话,那基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