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 第39章 商税改革

第39章 商税改革(1/2)

    朱慈烺改革的想法很多。

    需要改革的地方也同样很多。

    不过最先改革的却是商税。

    说起来这大明皇朝的商税,那就是一个笑话。

    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在商税的税率非常低的情况下,能够收上来的高税都少得可怜。

    后面想收商税那就更别想了!

    这也是朝廷为什么没钱的原因,同时也是天启皇帝,为什么让魏忠贤拼命去搞钱的原因。

    因为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光靠从农民身上收税,能收几个大子呀?

    而什么山西八大晋商,还有什么海商盐商之类的。

    个个都比朝廷还要富有,却根本不用交税。

    所以哪个皇帝要是敢征收商税的话,立马有文武大臣跳出来喊高喊与民争利。

    宋朝之所以富有,就是因为他们商业发达,并且征收商税,

    到了元朝的时候实行包税制。

    所谓的包续制简单来说就是某一个省份,假设每年的税收是200万两银子。

    那么这200万的银子的税收,直接分配给当地的官吏和世家大族,以及各种利益集团。

    他们只要拿出200万的银子来交给朝廷就行。

    至于他们在当地怎么征税,又收了多少银子的税收,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所以元朝的统治虽然残暴。

    但真正祸害老百姓的人,其实是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以及各种利益集团,还有那些贪官污吏。

    而在这个过程之中。

    所有到了一定规模和有一定能量的大商人,那都是跟世家大族以及那些贪官污吏有勾结的。

    真正交税的其实还是老百姓。

    后面就玩崩了,然后公逼民反了呗!

    而到了明朝之后。

    那些大商人过习惯了好日子。

    他们宁愿拿出钱来行贿那些官吏,也死活不愿意给朝廷交税。

    这就导致官僚集团和世家大族,以及各种利益层都跟商人勾结在一起。

    朝廷想要收商税那就是千难万难。

    朱慈烺虽然通过抄家灭族,搞到了8000多万两个银子。

    但是面对明朝如今的烂摊子。

    有着8000多万两银子也支撑不了太久。

    所以朱慈烺的第1项改革措施就是收商税。

    为朝廷开辟新的财源。

    并且新的商税政策收税比例相当高。

    原先是统一的30税一,也就是3%左右的商税,这么低的税收都还没人愿意上税。

    这让朱慈烺非常的恼火。

    朱慈烺实行了阶梯式的税收政策。

    小摊小贩路边小店之类的,每月的营业额低于50两银子,按照原先的30税一来收税。

    50两~100两银子,那就是4%的商税,100两~200两银子,那就是6%的商税。

    然后就这么向上递增,最高的税收额度达到了30%。

    另外还按品种来进行划分,比如经营粮食、衣服和车马店之类的商家,那收税就相对较低。

    经营酒水香料这些的商家,那就全部都是高税收,最高税率达到了45%。

    这个方案一经公布,立刻就引起了一片哗然。

    但是没关系,朱慈烺手上牢牢地掌握着兵权。

    并且还有锦衣卫跟东厂在配合着,已经开始在京城和周边地区,开始推行新的税收政策。

    如果不想在这些地方做生意的,可以搬走,朝廷和各部门的人员都不会阻拦。

    但是想要在这些地方做生意,那就必须按规矩来交税。

    以后朱慈烺他们实际控制的地盘扩展到哪里,这样的政策就会推广并执行到哪里去。

    朱慈烺相信过习惯了好日子的很多豪商大族,肯定都会接受不了。

    那些家伙只要敢跳出来搞事情,朱慈烺就会趁机把他们都给清理掉。

    朱慈烺玩的是阳谋。

    并且税收改革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改革,会触及更多人的利益。

    世家大族和各种利益集团,忍得了一次两次,不可能每一次都忍得住。

    所以朱慈烺非常的清楚,这种重大的改革其实就是一场战争。

    而朱慈烺已经做好了发起战争的准备……

    ……

    朱慈烺手中牢牢地掌控着兵权。

    真正掌握了兵权的皇帝,往往就能顺势进一步掌控税收和财政大权,以及至关重要的人事任免权。

    只要将这几种权力紧握在手,那么掌控整个朝堂便不再是难事。

    那些不听话的臣子,直接换掉即可。

    想怎么花钱也全凭自己做主。

    如此一来,文武大臣想要通过钱财的使用。来左右皇帝的决策和行动,就变得极为艰难。

    这才是真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