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援的信使心急如焚,他日夜兼程,纵马狂奔,一刻也不敢停歇,只为能尽快抵达仲氏王朝的首都寿春。
此时的袁术,正坐在他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享受着皇帝的尊荣。当吕布的信使终于抵达寿春时,他被迅速安排在了驿站中,等待袁术的召见。
经过将近一天的休息,信使终于等到了袁术的传唤。他在太监的引领下,缓缓走进了那座富丽堂皇的皇宫。
这座皇宫是袁术按照洛阳皇宫的样式建造的,他尽可能地模仿着洛阳皇宫的每一处细节。然而,由于袁术对皇宫建筑的了解有限,以及无法接触到洛阳皇宫的许多禁区,这座皇宫虽然看起来气势恢宏,但总让人感觉有些“东施效颦”的味道。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袁家的财大气粗在这座皇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宫殿的规模还是装饰的奢华程度,都让人惊叹不已。对于那些没有深入了解过洛阳皇宫或者长安皇宫的人来说,一旦见到袁术的这座皇宫,必定会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皇城。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宫女们,犹如轻盈的蝴蝶般在宫殿中穿梭。她们身姿婀娜,面容姣好,无一不是美艳动人的存在。这淮南之地,向来以富庶闻名,百姓们衣食无忧,自然不会有面黄肌瘦、发育不良或因营养失衡而饱受各种疾病折磨的情况。而袁术的宫女们,正是从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征召而来,对于信使来说,她们简直就是一个个貌若天仙般的存在。
在太监的引领下,信使穿过重重宫殿,终于抵达了皇宫。进入大殿,他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大殿之内,群臣林立,气氛庄严肃穆。而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袁术,更是令人瞩目。他身着一袭金黄色的皇袍,熠熠生辉,仿佛与皇位融为一体。这金黄色的皇袍并非随意选择,而是有着深刻的寓意。刘氏皇朝以火为象征,而袁术的仲氏王朝则以土为代表。他字公路,土黄色恰好与他的字相呼应,寓意着仲氏王朝能够镇压刘氏皇朝一筹。
四世三公的后代,如今竟然成为了皇帝,袁术身上的气场自然是非同凡响。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一种历经沧桑的沉稳,绝非普通的升斗小民所能招架得住的。信使甫一见到如此霸气侧漏的袁术,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敬畏之情,双膝一软,立刻跪地不起。
经过一番详细的询问后,袁术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吕布被曹操围困,急需救援。然而,袁术可不是个愚笨之人,他心里很清楚,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好处的事情谁会去做?他袁术更不是什么圣人,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地去帮助别人?
于是,袁术果断地屏退了信使。信使一走,朝堂之上顿时变得喧闹起来,就像菜市场一样嘈杂不堪。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各有各的盘算。
而那位信使抵达寿春后,便开始大肆散财,收买各个官吏。他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在朝堂之上替吕布说好话,让皇帝袁术对吕布产生好感。
除了那些对袁术忠心耿耿的阎象等人外,其他的官吏们无一不被信使的金钱所打动,纷纷不遗余力地为吕布势力说好话。毕竟,只有吕布势力能够存活下来,信使的许诺才能兑现,他们才能真正得到好处。
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所有人都像饿狼一样,争先恐后地扑上去。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家族的发展,他们不惜使出各种手段,甚至不择手段。
反正都是袁术在那里忙前忙后、费神费力,而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呢,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行了。就算袁术最后没有采取任何出兵的实际行动,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啊。无非就是吕布派来的信使所承诺的那些好处没办法兑现罢了。
袁术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散朝吧。他得一个人在书房里好好琢磨琢磨,到底要不要帮吕布这个忙呢?帮了吕布,自己又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呢?这里面的利弊得失,可真是让袁术好生纠结啊!
就在袁术还在书房里苦思冥想的时候,袁耀,这位仲氏王朝的太子,突然闯了进来,一下子就打断了袁术的思绪。袁耀不仅如此,还提出了一个让袁术颇为意外的建议——让吕布把他的女儿嫁给自己!
袁耀的理由很简单:只要吕布把他唯一的子嗣吕玲珑嫁给了自己,那么袁术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去帮助吕布了。这样一来,就算吕布最后打了败仗,他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只能投靠仲氏王朝。
这样的建议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吸引了袁术的全部注意力。他心中暗自思忖:如果能够帮助自己的亲家,不仅不会引起曹操等人的过多责难,反而还可能赢得世人的一些好感。更重要的是,一旦吕布战败,走投无路的他必然会前来投靠自己,如此一来,自己不仅可以收获一员猛将,还能让仲氏王朝更加强大。
想到这里,袁术的心情豁然开朗,他对自己的子嗣袁耀也有了新的认识。原本,他一直觉得袁耀有些平庸,但现在看来,这个儿子还是有一些小聪明的。
而袁耀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其实是有他自己的小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