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长,您放心,我们八路军一定会把鬼子赶出中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李云龙斩钉截铁地说。
“好!好!好!”刘村长激动地连说了三个“好”字,“有你们八路军在,我们老百姓就有盼头了!”
“但最热闹的还是要说康梁维新和周指挥官的红警团,当年那些维新派来我们村的时候,那阵仗,啧啧,比过年还热闹!一天下来,四五道命令就跟雪片一样飞来,今儿个让你开办学堂,还要改革科举废八股,又要选派留学生去国外开开眼界。明儿个又让你办报纸,说是要让老百姓都能说话,还能给朝廷上书提意见,哦对了,还要设立什么译书局,把洋人的书都翻译过来。后天更了不得,还要搞什么议院、学会,甚至还要制定宪法搞什么君主立宪,用宪法把皇帝管住!这政策变得比那2月的天还快,前一个你还没弄明白是啥意思呢,后一个就又砸过来让你研究了!”
刘村长说到激动处,忍不住拍了一下大腿,把旁边的谭雅吓了一跳。李云龙倒是见怪不怪,还饶有兴致地追问道:“那后来呢?村长,你们都照做了?”
“照做?怎么照做?一百天的时间,光是文化上改革的这些事儿,老朽我一个都没搞明白,更别提他们的改革还有军事、政治多方面那些更复杂的东西了!那些维新派来我们村搞改革的年轻人,一个个倒是热血沸腾,可他们哪里知道,这变法不是过家家,哪能一蹴而就?”刘村长苦笑着摇了摇头。
“就拿那开学堂来说吧,村里本来就一个私塾先生,教几个孩子认认字还行,你让他去教那些洋玩意儿,他哪会啊?可那些维新派的人不管这些,非要赶鸭子上架搞新式教育,结果呢?教了一堆四不像的东西,孩子们学得稀里糊涂,先生也教得一肚子火!”
“还有那办报纸,更是笑话!村里识字的人都没几个,你办个村纸给谁看呢?那只能是自己办了自己看呗!”
“那一百天,村里就跟炸了锅一样,今天挂个‘维新学堂’的牌子,明天又贴个‘阅报处’的告示,后天又来一群人,说是要成立什么‘强学会’。老百姓们都被搞蒙了,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到头来啥也没学会,反倒是把日子过得更乱了。”
“最牛的还得是要说这红警团的周指挥官,他搞的什么改革发展现代化,跟那个康梁还真有几分像,不对,甚至还不如康梁!”刘村长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就拿李团长你刚问的猎户的事儿来说吧,红警团刚我们村这儿,周指挥官就大手一挥,给周围村子每家每户都发了把冲锋枪,说是要让大家伙儿学会自己保护自己的人身身安全,自己保护自己的财产,还说什么‘私有财产神圣不得侵犯’,那口号喊得,比唱戏的都响亮!”
李云龙一听,眼睛瞪得更大了,心想这周朝阳还真敢干,给老百姓发冲锋枪,这胆子也忒大了!
“结果呢?”李云龙忍不住追问道,他对周朝阳的这些“壮举”也越来越好奇了。
“结果?发完枪没两天,周指挥官就组织着大伙儿去清缴附近山里的大型动物和土匪,说是为了保护村子安全。那阵仗,锣鼓喧天,鞭炮齐民,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比过年都热闹!”
刘村长比划着,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场景,“可刚清缴完还消停没两天,他又颁布了个禁枪令,把大家的枪都收了回去,还说这是为了大家好,保护大家的安全和村子的治安,防止有人走火伤人,还说这是为了要保护村子周围山上的那些,叫什么国家级濒危保护级野生动物和植物。”
“这……这不是朝令夕改吗?”李云龙哭笑不得,这周老弟的政策也太儿戏了吧?
“谁说不是呢!”刘村长一拍大腿,“但这还没完!禁枪令刚颁布没两天,周指挥官又通知,说是他突然想起来一个叫老鹰国的国家有个政策不错,要搞什么射击俱乐部,每个百姓一人和一把枪一一对应编号,还要求我们要经常聚在一起,做到“3多”也就是:多搞射击训练,多研究射击技巧,多组织设射击比赛。”
“他说是这样既能让百姓保持学会用枪的本领,战时又能直接去俱乐部拿起枪鬼子来了好防身,且平时枪都在俱乐部又能执行好禁枪令,可以一举3得!一石三鸟!”
“这周老弟的射击俱乐部,听着好像也还不错啊?”李云龙也摸不着头脑了,至少从目前刘村长的说法上,他感觉这个政策没有什么问题。
“更绝的还在后头呢!”刘村长神秘一笑,“那射击俱乐部刚建起来,还没开张呢,周指挥官又闹了民兵武装队和村民自卫队,一个负责持久阵地战,一个负责快速反应战,说是要分工明确,要专业化,要搞红方蓝方互相模拟,要相互演习竞争比赛,还说什么参军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保家卫国,人人有责!然后,他又把之前收上去的枪,全给发回来了!让我们每天至少去那些地方训练1小时。”
“这……这不又回到原点了吗?”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