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的学子!从此之后,再无人敢轻视院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晨练结束,匆匆用过简单的早膳(馒头、稀粥、咸菜),学子们便奔赴各个讲堂,开始一天的文课。
和峤主持的经史课堂,严肃而深刻。他引经据典,剖析历代兴亡得失,教导学子明礼义、知廉耻、懂忠孝。刘琨的诗词课堂则充满了文采风流,他吟诵着汉魏风骨,讲述着家国情怀,让不少学子心驰神往。大儒们讲授的四书五经,虽然艰深,却也奠定了学子们深厚的文化根基。
而最让学子们感到新奇甚至……有些头疼的,是赵翔的格物课和算学课。赵翔搬来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模型、器械,甚至还有拆解开的燧发枪部件!他讲解杠杆原理、滑轮应用、火药配方、弹道计算……这些闻所未闻的知识,让习惯了吟诗作对的世家子弟们目瞪口呆,却也极大地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尤其是慕容恪、邵明远等几个心思灵巧的少年,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午后,是武课时间。演武场再次热闹起来。拓跋锐亲自教授骑术,他骑术精湛,在马上如同粘在马背上一般,引得鲜卑子弟们阵阵喝彩。段疾陆眷的弟弟段文鸳则负责教授刀法和近身格斗,招式狠辣实用。而由神机营教官带来的基础火铳射击训练(使用的是训练用的老旧火绳枪),更是让所有学子兴奋不已!那震耳欲聋的枪声和硝烟,让他们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火器的威力!司马邺更是因为之前在西苑用过燧发枪,成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邵明珠本人,也并非完全置身事外。他时常会出现在讲堂,或旁听,或亲自讲授。他讲的不是具体的经义或技艺,而是格局、视野和……责任! 他会讲天下大势,讲胡汉矛盾,讲民生疾苦,讲一个真正的“士”应该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课,往往高屋建瓴,振聋发聩,让学子们听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几日后,开原公主司马凝雪的车驾抵达了玉山书院。她没有带太多仆从,只带了两个贴身丫鬟,轻车简从。
当她踏入邵明珠那清幽的小院时,邵明珠正在书房批阅公文。看到她进来,邵明珠放下笔,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凝雪,来了。”
司马凝雪看着邵明珠略显清瘦但精神矍铄的脸庞,再看看这简朴却整洁的书房,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愫。她微微屈膝行礼:“太傅。”
“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多礼。”邵明珠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吧。书院清苦,不比公主府舒适,委屈你了。”
司马凝雪摇摇头,声音轻柔:“能照顾夫君起居,凝雪……不觉得委屈。”她看着邵明珠书案上堆积的文书和地图,轻声道:“夫君日夜操劳,才需……多加保重。”
邵明珠笑了笑,没有多言。他知道凝雪的心思,也感激她的体贴。有她在身边,这清冷的山居生活,确实多了几分暖意。
司马凝雪很快便融入了小院的生活。她默默地打理着邵明珠的起居饮食,为他浆洗衣衫,烹煮清茶,整理书房。她的到来,并未引起书院太大的波澜,学子们只知道山长小院来了一位气质清冷、容貌绝美的女子在照料山长起居,身份似乎颇为尊贵(有人认出是开原公主),但无人敢多问。
五日紧张而充实的学习训练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休沐日。
清晨,书院大门洞开。早已归心似箭的学子们,如同出笼的小鸟般,兴高采烈地涌出书院。他们身上穿着统一的青色儒衫,胸前佩戴着闪亮的“玉山”铜章,虽然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比来时更加明亮、更加坚定!短短五日,严格的纪律、高强度的训练、新奇的知识,已经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邵明珠站在书院后山一处高地上,俯瞰着学子们欢快离去的背影,又望向山下远方顺天府的方向,眼神深邃而充满期冀。
这是他邵明珠,为这个混乱的时代,为这个新生的幽冀政权,为那个尚显稚嫩的小皇帝司马邺,更是为他自己……所打下的……最坚实的根基!
他知道,前路依旧漫长,荆棘密布。河内的刘曜虽败,但匈奴汉国根基犹在。石勒在河东修养生息。南方的琅琊王司马睿、荆州的王敦、巴蜀的李雄……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内部的世家门阀虽被暂时压制,但暗流依旧汹涌。
但他更相信,手中握有玉山书院培养的未来精英,有聚宝山卫这支未来的火器雄师,有祖逖在河内经略的根基,有幽冀两州日益稳固的统治……他邵明珠,必将在这乱世之中,开辟出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山风拂过,吹动他玄色的衣袍。邵明珠负手而立,身影挺拔如松,目光如炬,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的未来!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