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之我若为王 > 第214章 北京城破

第214章 北京城破(1/2)

    自崇祯登基以来,天灾人祸不断。

    崇祯十六年,出现大面积的干旱。

    大旱之后,又爆发的鼠疫。

    随着大顺军的到来,鼠疫也传至京师。

    北京城被围的水泄不通,又有鼠疫横行,整个北京城,笼罩在恐慌之中。

    短短半月的时间,死于鼠疫的百姓,数以万计。

    曾经繁华的北京城,犹如人间炼狱。

    所谓大灾之后必有人祸。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想到皇明家训,崇祯拒绝李自成的和谈。

    大顺军的使者杜勋,自己的贴身近侍,崇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杜勋敢来紫禁城,深知崇祯的脾性。

    先是苦苦向崇祯求饶,让崇祯放过自己。

    见崇祯不为所动,杜勋转而换一副面孔。以大顺军使者自居,和崇祯说起道理。

    一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成功的拿捏崇祯……

    杜勋慌忙逃离紫禁城,却又被人绑走了。

    本以为在劫难逃的杜勋,却看到一群老熟人。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司礼秉笔太监,兼任东厂提督,京营总提督曹化淳。

    其他一众官员,杜勋也认得大半,就是皇亲国戚也有不少。

    这都是崇祯皇帝的亲信,杜勋心死大半。

    “你可以联系闯王?”

    骆养性这一句问话,让杜勋久久无法回神,还是机械的点点头。

    “我们护你出城,你向闯王传的信……”

    听到曹化淳说话,依然是风度翩翩。

    杜勋怎么也想不明白。

    大多阉人都比较阴柔诡秘。曹化淳没了男人的东西,依然阳刚帅气,反而更多了些正气、儒雅。

    用仪表堂堂来形容毫不为过!

    曹化淳不仅颜值高,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太监群体中,也算是个另类了。

    在崇祯还是信王的时候,曹化淳就在信王府陪伴崇祯!跟崇祯也算是发小,不折不扣的好基友!

    崇祯当上皇帝后,曹化淳的好日子也来了!被崇祯委以重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化淳坏事也干了不少!

    他身上的污点,跟他的才华一样,伴随了他的一生,他抹都抹不掉!

    松锦大战时,洪承畴主张稳扎稳打,和满清鞑子死磕。

    时任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曹化淳主张速战速决。

    在陈新甲的建议下,曹化淳到辽东任钦差大臣。

    曹化淳用书生意气,去指挥洪承畴的孔武有力。

    崇祯的昏庸,让洪承畴很是无语。又有曹化淳这个喉舌,洪承畴只有依令行事。

    是速战速决了,只是一败再败。

    事情都这样了,曹化淳还坚持:不能退缩,把皇太极给我打回盛京去!你们要是退缩,那你们就是孬种……

    若不是曹化淳,或许松锦大战的结局,会是另一个走向。

    崇祯的发小、好基友,一个另类太监曹化淳,在大明身死存亡的时刻,要背刺崇祯了。

    曹化淳带着京营人马,要向着李自成投降了……

    在杜勋离去的晚上,曹化淳带着京营人马,控制了承天门。

    当天夜里,李自成开始准备攻城。

    崇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苦想退敌之策。

    而崇祯信任的亲信,司礼太监曹化淳、兵部尚书张缙彦、成国公朱纯臣等人,他们在忙着投降事宜。

    翌日,天还未亮。

    守城官兵就大开城门,让大顺军大摇大摆进了北京城。

    负责守城的李国桢,火速赶往皇宫。将大顺军入城的消息,告诉给崇祯,让其早做准备。

    和崇祯议事的近臣,个个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出主意。

    崇祯先是一脸愕然,摇头不信这个事实。

    “皇上!早作准备。”

    不知谁的话,让崇祯惊醒。

    猛的一声,崇祯再也绷不住,当场大哭起来。边哭边骂:“都是诸臣害的朕,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两个月之前,崇祯想迁都南直隶。一众文武大臣不允,各种理由推脱。

    到现在崇祯才意识到,诸大臣可以做亡国之臣,他能做亡国之君吗?

    只是此时,悔之晚矣!

    到了第二天,一身戎装的李自成,出现在太和殿

    最后一次向全国发布诏书:停止加派军饷,赦免除李自成之外的全部造反者,有活捉李自成来献的,即刻封侯。

    只是这道圣旨,还没发出皇宫。

    天色突然大变,本来晴朗的天空,不到一刻就黄沙满天、大风裹挟着寒雨和冰雹,一下一下砸在紫禁城冰冷的地面上。

    突然的变故,似乎暗示崇祯登基一来,就是多灾多难。也将崇祯最后一道诏书,堙灭的紫禁城内。

    城外,炮声震天,此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