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之我若为王 > 第164章 广积粮

第164章 广积粮(1/2)

    崇祯不好过,大明百姓更是度日如年。

    在这个时代,贫穷是会饿死人,冬天也会冻死。

    繁华的中原大地,从北至南一片死寂。被鞑子祸害的地方,更是一片狼藉。一路南下,看到的死人多过活人。有的衣不蔽体,有的满身是血……

    湖广足天下熟。此时的湖广哪还有人烟,田地也是一片荒芜。凄凉的道路上,不时看到逃荒的人群,大都死气沉沉。

    黄河决堤,中原更是雪上加霜。不愿投靠李自成、张献忠的百姓,开始南迁前往两广地区。

    民间传言。只有到了两广,才有活命的机会,那里有吃不完的粮食,那里是人间天堂……

    此时的两广,与中原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是农闲时节,各个乡村有的组织民兵团练,有的民兵四处巡逻。

    这些民兵接到任务,预防北边流民闯入。一旦有生人进入,就将其抓住,交给官府统一安置。

    倒不是王成无情,北方流民闯入两广地界。

    良善的百信还好,只在村落之间乞讨。有的流民到了两广,就心生歹意。轻的偷鸡摸狗,严重的就是杀人越货。

    这严重干扰当地治安,官府无奈只得出此下策。凡是北方流民,不管是否自愿,一律统一安置。

    拖家带口的,或许会安置在两广。只要你做工,官府就会发放粮食。表现好的,也会发放一定的工钱。经过半年的考核,官府就会分发田地。

    对于不安分的流民,官府也不会客气。直接将这些人,迁移至吕宋、台湾等地,为明人建设添砖加瓦……

    继续南下就到了广州府。

    广州府井然是中心治所,大量人员也迁移到这里,常住人口已有十几万。广州城隐隐超过南直隶,成为南方第一大城。

    广州府的的繁华,与南直隶的奢靡不同,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息。

    在这里以商人居多,就是洋人也不在少数。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遵守律法,那么你就是安全的。

    武成堡议事厅

    王成也在听取一众人的汇报,一众人做着年末总结报告。

    参会人员,都是追随王成的新贵。

    内政院总理吕昂、武卫院总理李柱、财政院总理顾炎武、督察院总理王夫之、外交院总理何斌。

    除了五院总理,几个重要部长也在。财政部部长赵艳、商务部黄宗义、教育部长方以智……

    军方则是参谋部卢生、国防部常泰、军需部吕伟、后勤部陈子龙、兵备部堵锡君。

    郑一官、刘芳亮、奢利等人也在其列。

    年轻一代的郑福松、施郎、张煌言……也被王成安排在其中。

    整个议事厅,可谓人才济济。这里人动一动,整个大明就会颤一颤。

    这些人。有琼州出来的老资格,有的半道追随王成的……

    像顾炎武、王夫之、方以智之流,就是慕名投靠王成。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抱负,都精通儒学,又与腐儒不同,更多了些实干劲。考察这些人后,王成也给予高位,也算是对这些人的肯定。

    这也是王成有意为之。让这些人身居高位,除了这些人的真才实学,也有意给天下读书人看。王成并不是容不下读书人,是看不惯只会狂吠的腐儒……

    五院之首的吕昂率先发言,说了几个行省的民生、户籍,以及几地的发展。

    这几年的发展,琼州、台湾、两广、云贵、交趾、吕宋,共计六个行省。

    接收中原百姓将近六百万,现在拥有百姓,将近两千万人。

    崇祯十五年,共计收入两千余万元。振华商会占据大半,大明钱庄和各方面收入占小半。

    收入虽是可观,支出同样巨大。三个军六个师三十多万兵丁,今年一年的开销,就将近两千万两。加上地方支出,要不是前两年的有余钱,今年一年赤字四百万元……

    在王成的示意下,耿炳文又说起中原的局势。

    待耿炳文说完,大厅内鸦雀无声。

    此时的茶水也不再清香,中原的惨状他们都听说过。只是这个时候提起,就不知道王成的用意了。

    王成呷了一口茶,余光扫视厅下众人。这些人看似没有吱声,内心肯定有不同的想法。

    琼州出来的老人,对大明没多少感情。对于民间的百姓,也少了些怜悯。

    郑一官之流则是,事不关己己不操心,只等王成的态度。

    从大明过来的大才、名士,初到权利中心,也不敢贸然发话。

    以卢生为代表的人,则是为了避嫌。毕竟他们效忠过崇祯,用儒家的话说崇祯就是是君父。无论他们说什么,都会遭人嫌弃。

    再者。曾经的同僚,死的死降的降。要是他们没感触,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

    大厅里几十人,竟没一人率先发话。王成无奈的摇摇头,随即开口道:“诸位,对于中原局势有何看法?”

    卢生见王成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