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高层围坐在圣火坛前,在火光的映照下,众人神色各异。
护法·邓元觉眼中映着跳动的火焰,慷慨激昂道:“《二宗经》有云:‘明暗相争,终需一战。’如今赵宋无道,花石纲荼毒江南,正是我教替天行道之时!”
替天行道也讲究方式方法,激进派主张以教立国,代天伐宋。
雷门主·庞万春也道:“我教在浙西十州的信徒已逾三万!若我等登高一呼,顷刻便可聚数十万之众!"
他环视众人,“难道尔等要坐视百姓继续被官府盘剥,却只顾念自己的清净?”
长老·娄敏中轻抚长须,摇头叹息:“以教立国、闻所未闻,我教乃出世之教,救的是人心,而非图俗世权柄。”
清修派和无为派,皆不愿正面与朝廷敌对。
前者是无心霸业,担心立国教后,明教将不再是明教。
譬如教主当了皇帝,那上朝是听教主布道,还是众长老研究如何处理政事?
这岂不是完全背离了修道的本真。
后者则是安于现状,怕将来功亏一篑,连如今得之不易的逍遥生活也会化为泡影。
毕竟他们觉得吃香的喝辣的已经够了,要啥自行车?
邓元觉道:“可这样的机遇,我等又怎能不抓在手中?”
光明右使·厉天行悠悠道:“揭竿而起?然后呢?是学黄巾军立‘苍天已死’?还是学黄巢写‘冲天香阵透长安’?”
“江南民怨因花石纲而起,若以‘反花石纲’为号,百姓势必从者云集。而若以我教名义起事,收效甚微不说,还会让人将我教看成趁机钻营的邪魔。”
林初音道:“何必亲自出头?江南抗税民变四起,我等暗中资助便是。传教义而不立名目,即便事败,朝廷也抓不住把柄。”
“我教可寻一江湖豪强,许以钱粮兵马,令其在前冲锋陷阵,我等隐于幕后。”
“成则坐收渔利,将我教立为国教,大开教化之门;败亦可撇清干系,不至我教数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若明教成立教国,教中势力将由暗转明,直接对上朝廷。
成了,割据一方,皆大欢喜;可若败了,势必会被连根拔起。
林初音这种头脑清晰的务实派,主张借势而为,不扛大旗。
何况明教的最高追求就是成为国教,并非自立教国。
朝廷肯定不会奉明教为国教,那他们自己扶持一个便是。
注:明教信奉光明终将战胜黑暗,鼓励信徒追求光明,行善积德,勇于反抗邪恶和欲望。
匪寇势力大多都掳掠妇女,林初音插不插手都会如此。
明教的教义让她积德行善,可她即便想管,也管不了整个天下。
就算她把瘦马门灭了,还会有别的势力占山为王,还会继续掳掠妇女。
她怎么办?继续灭吗?
她即便是圣女,也不能肆意调动明教资源战斗。
而每剿灭一个匪寨,解救出一些人时,也会有更多的人死在战斗中,她如何向战死得人交代?
她能做的仅是在她能插手的势力中,给孩子们好点的物质生活,培养他们。
让他们将来即便不能跻身上流社会,也能脱离最底层的贫困生活。
而她要求瘦马门记录孩子们的籍贯,那本册子就是他们长大后回归家庭的线索。
当然,这并不是白白投入,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她培养这些孩子的同时,也会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将来他们即便和家人团聚了,也会成为明教的中流砥柱。
而她的私心就是从中挑一批资质好的,收为自己的嫡系。
哈哈,林初音真成圣女了,还骂狗作者?!
……
国内风雨飘摇,国外山雨欲来,而汴京城内依然繁华热闹。
高世德和嫂嫂做游戏的时候,最喜欢的姿势是站在她的身后,拉着她的一双藕臂,让她唱歌。
嫂嫂的臀儿真的太翘了。
此间之妙,纵是搜尽万言,也终难描一分。
一日一夜……
翌日,巳时初,正是约定好的时间,赵福金乘车来到了贞德锦。
与昨天相比,今天的帝姬明显多做了一些打扮,妆容更精致了。
下人将她引至后院的茶室,“曼珠,你已经来了呀,我以为你还没到呢。”
赵曼珠笑道:“呵呵,我哪有你说的那么懒,这都日上三竿了好吧。”
高世德忙上前见礼,“见过殿下。”
“高衙内不必多礼。”
赵福金琼鼻耸动,她觉得茶室似乎有股奇怪的味道,没有昨日那般清新了。
赵曼珠做贼心不虚,“怎么了福金?”
“呃,没事,你今天气色怎么这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