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希尹道:“陛下,如今秋收在即,辽人素仰燕云粮道,可分遣轻骑十队,每队不过百人,专焚其田,届时辽军刍粟自竭,军心必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骨打捋了捋胡须,“嗯,只是此举会不会有伤天和?”
……
大宋境,河东路。
田虎定都于威胜府,近日他收到消息,朝廷将发兵平叛。
殿内烛火摇曳,田虎高坐于虎皮椅上,面色阴沉。
阶下文武分立两侧,气氛凝重。
田虎手中攥着密报,沉声道:“诸位,朝廷已调西军精锐,不日将攻我河东!该如何应对?”
太尉房学度上前拱手道:“大王,威胜城坚池深,可据守耗敌。西军虽强,但长途跋涉,粮草转运艰难。待其师老兵疲,再出奇兵击之!”
枢密使薛时点头附和:“房太尉所言极是。末将早已加固城防,备足了滚木礌石。届时某在城外暗设伏兵,若宋军贸然攻城,必遭夹击!”
殿帅孙安却怒道:“守城?岂不示弱!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末将愿率精兵,趁宋军未至,先发制人,断其粮道!”
右丞相卞祥沉吟道:“孙将军勇猛,但我们不知南朝粮道,如何阻断?不如东边佯攻相州,西边佯攻隋州,诱使宋军分兵救援,再设伏歼之!”
田虎闻言,微微点头,“诸位以为如何?”
太师范权眼珠一转,轻咳一声,谄笑道:“大王,臣有一策,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田虎眯了眯眼,“哦,国丈说来听听!”
范权捋须缓缓道:“朝廷此番征讨,无非是因我河东自立,触怒天颜。”
“大王坐拥河东五州五十六县,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带甲精锐三十余万,城坚粮足,据守险要。纵使西军精锐来攻,也必是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范权说得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他顿了顿,又道:“大王,自古英雄开国或受禅,必先求大国册封,以正名位。如今大王兵强马壮,然宋国未册,何以号令四方?”
“依臣之见,大王宜遣使请封,言明我等可向朝廷称臣,奉大宋正朔,岁纳钱粮。并陈述利害关系,合则两利,战则俱损。”
田虎道:“赵佶,呃,陛下会同意吗?”
兵马都监山士奇道:“范太师此言差矣!朝廷岂会容我割据?”
“我王虽建号晋王,然始终未僭越称帝,此心可昭日月。今遣使入朝,当言明我河东之志,只求保境安民,非有问鼎之心。”
“若得之,大王则名正言顺号令河东;若拒之,我王亦无甚损失,无非一战尔。”
接下来,一群人讨论一些请封的细节,并调派兵力部署,做两手准备。
……
西夏,兴庆府,崇政殿。
李乾顺斜倚在鎏金王座上,手中把玩着一封边关急报。
他轻笑一声,“宋廷调十万西军东征平叛,诸位以为如何?"
大将嵬名阿吴率先出列,铁甲铿锵:“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宋人秋粮已熟,陇东麦浪千顷,渭州粮仓堆积如山。臣请率三万铁骑,破镇戎,掠庆阳,夺其粮秣以实我仓廪!”
枢密使哆讹眯起眼睛:“宋军虽调走十万大军,然边境堡寨林立,强攻恐损兵折将。”
殿中一时争论不休。李乾顺目光扫过众臣,最后落在晋王李察哥身上。
李察哥眼中精光闪烁,他最畏惧的大宋名将刘法,已经陨落,如今天赐良机,必然要大肆掳掠一番。
“陛下,宋人堡寨虽多,却各不相属……”
……
辽国,西京。
留守司衙署内,檀香缭绕,旅游达人耶律延禧斜倚在锦榻上,指尖拨弄着一串玛瑙手串。
殿外秋风卷着沙尘拍打窗纸,几名宫娥捧着新熬的鹿茸汤,大气不敢出。
“陛下!天佑大辽!”
人未到,声先至。
接着,萧奉先疾步入殿,“陛下,上京光复了!金贼遭了天谴!”
耶律延禧懒懒抬眼:“哦?”
萧奉先眉飞色舞:“金虏在上京倒行逆施,触怒上天,突发瘟疫,战马倒毙,完颜阿骨打已狼狈退出临潢府。我军兵不血刃,重夺上京!”
驸马都尉萧昱,萧奉先的狗腿子,他当即出列附和:“金人蛮夷,不识天命,妄图僭越,自取灭亡!”
南院参知政事虞仲文冷笑一声,插话道:“所以金军是整师而退,临走还带走了数万匠户?”
萧奉先听到他的阴阳怪气,颇为不悦,随即道:“即便如此,此次上京光复,也是我大辽之幸。”
有主战派大臣提议道:“陛下,我们可乘胜追击,收复更多失地。”
“不可。金军虽遇瘟疫,但实力犹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