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态度谦逊,称呼得体。
那几位叔伯显然没料到这开豪车来的年轻人这么接地气,这么懂“老礼”,都有些意外,随即脸上都露出了受用的笑容,纷纷接过烟,客气地回应:
“哎呀,客气了客气了!”
“小伙子不错!懂礼数!”
“快进屋快进屋!”
孟屿最后才走到一直抱着手臂、倚着门框看戏的诸葛青面前。
他同样递上一条烟,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语气却比刚才更随意自然了些:“小舅好。我叫孟屿。听说您搞艺术?这烟……解乏提神,灵感枯竭的时候来一根?”
诸葛青看着递到眼前的烟,又看看孟屿那张带着真诚笑意、眼神清朗的脸。
再回想他刚才那一套行云流水、既尊重长辈又不卑不亢的“发烟叫人”操作,嘴角那抹玩味的笑意终于化开,变成了一个带着点欣赏的真实笑容。
“行啊,孟老板,”诸葛青接过烟,拿在手里掂了掂,眼神瞟了一眼那辆库里南,又落回孟屿脸上,语气带着调侃,却不再有审视,“排面够足,礼数也周全。有点意思。”
他拍了拍孟屿另一边肩膀,力道比二舅公轻多了,“走,进屋吧,老爷子老太太等半天了。”
这时,大力也从长辈的包围中脱身,快步走到孟屿身边。
她很自然地挽住了孟屿的胳膊,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开始小声地、清晰地给他介绍刚才没来得及打招呼的长辈:
“孟屿,这位是三姨婆,以前是我的语文老师,可厉害了!”
“这位是王奶奶,看着我长大的,就像我亲奶奶一样。”
“这位是……”
她语速不快,声音清晰,确保孟屿能听清每一个称呼和关系。
孟屿认真地听着,随着大力的介绍,对每一位长辈都微微躬身,再次问好:“三姨婆好!”“王奶奶好!” 态度恭谨而真诚。
诸葛大圣看着女儿体贴地引导着孟屿融入,看着孟屿那虽紧张却不失分寸的应对,看着周围亲戚们脸上逐渐化开的友善笑容,眼底的笑意更深了。
她对着还在门口张望的众人挥挥手:“行了行了,都别杵门口了,进屋!进屋说话!”
二舅公也大手一挥,洪亮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豪气:“对对对!进屋!开饭!孟小子,来来来,跟二舅公坐一块儿!咱爷俩好好唠唠!”
他刚才那一拍,似乎已经把孟屿划入了“自己人”的范畴。
在众人的簇拥和好奇目光的洗礼下,孟屿被大力挽着,跟在大圣身后,终于迈过了那道象征着真正接纳的、沉甸甸的朱红色门槛。
门内,饭菜的香气和家的喧闹扑面而来。
厚重的朱漆大门在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外面世界的最后一丝喧嚣。
门内,是另一个世界。
青砖铺就的院落不算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
墙角倚着几丛蓬勃的月季,开得正艳。几棵老柿子树枝叶繁茂,在院子里投下大片的荫凉。
正对着影壁墙的是几间坐北朝南的青瓦房,门窗都是老式的木格样式,漆色有些斑驳,却透着岁月的温润。
空气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淡淡的茶香,还有老房子特有的、干燥木质混合着阳光的味道。
热闹的人声从堂屋里传出来。刚才在门口迎接的亲戚们,此刻都聚在了堂屋内外,好奇的目光依旧追随着新来的年轻人。
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闹,笑声清脆。
诸葛大圣一进门,就被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却眼神清亮的老太太(外婆)拉住了手,连声问着路上的情况。
大力则被三姨婆和王奶奶等几位女性长辈围住,亲热地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
孟屿站在稍显局促的堂屋中央,感受着四面八方投来的、带着善意却依旧充满探究的视线。
他努力维持着镇定,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手心却微微出汗。
就在这时,堂屋正中央,那张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八仙桌旁,一个声音沉稳地响起,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压过了屋内的嘈杂:
“孟小子,过来坐。”
声音来自桌旁主位上的老者。
他穿着朴素干净的深灰色中山装,身形并不算高大,甚至有些清瘦,但坐在那里,腰杆挺得笔直,像一杆标枪。
头发已经全白,梳理得一丝不苟。
面容清癯,皱纹深刻,如同刀刻斧凿,尤其那两道雪白的长眉下,一双眼睛并不十分锐利,却异常深邃、沉静,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阅尽沧桑的淡然。
他就那么安静地坐着,手里端着一个白瓷茶杯,杯口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