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公寓里的日常生活 > 第97章 长相守,共白头(3)

第97章 长相守,共白头(3)(9/11)

迹,对来者恍若未觉。

    孟屿踏入这片沉静,脚步不由自主地放轻、再放轻,如同朝圣者踏上圣地。

    他松开大力的手,目光如虔诚的烛火,扫过那沉默的巨人书架。

    指尖无意识地掠过那些书脊,触感各异:有的冰凉如青铜,那是函套的金属包角;有的温润如璞玉,那是楠木夹板的书板;有的粗糙如砂石,那是未经裁切的毛边纸本。

    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侧身避让着地上的书丘,身体几乎贴着那承载着千年重量的书架穿行。

    大力并未紧随。她立于门口那片相对“开阔”的微光里,目光同样被这浩瀚的典籍之海吸引。

    但她的视线很快落在孟屿身上——他微微仰首,目光锐利地穿透尘埃,扫过一排排沉睡的书脊,那专注的姿态,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者的肃穆。

    她悄然取出相机,屏息凝神,镜头无声地对准那个在书山册海缝隙中跋涉、如同在时光长河里溯流而上的背影。

    指尖轻触,微不可闻的“咔嚓”一声,融入这无边寂静,未激起一丝涟漪。

    孟屿对此浑然未觉。他的心神早已沉入这片无垠的书海,被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直觉牵引。

    他在寻觅什么?或许是一种共鸣,一种被这沉静之地唤醒的、对某个失落时代、某段湮没回响的渴望。

    骤然,他的脚步在一面靠墙的书架前凝固。

    这书架比其他更显古拙,木色深沉如铁,纹理虬结如龙蟠,散发出一种历经无数寒暑的沉郁之气。

    书架上层堆积的典籍几乎被尘埃封存,书名难辨。然而,他的目光却如磁石般,死死吸附在书架最底层,贴近冰冷地面的阴影深处。

    那里没有散落的书册,只有几个用厚实的靛蓝粗布严密包裹、以玄色丝绦仔细捆扎的长方形包裹,如同供奉于神龛深处的圣物。

    其中一个包裹的边角,许是丝绦经年松弛,靛蓝粗布微微掀开一线,露出内里一抹惊心动魄的深紫!

    那深紫并非寻常染料的色泽,它厚重、内敛,仿佛沉淀了无数星辰的光辉与黑夜的深邃,在昏暗中幽幽流转,散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仪与沧桑。

    孟屿的心跳骤然停滞。

    他几乎是屏住呼吸,缓缓屈膝,单膝点地,如同向先贤行礼。

    指尖带着难以抑制的微颤,极其轻柔地拂开包裹上沉积的岁月之尘。触碰到那抹深紫的一角,冰凉而坚硬,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

    他尝试着,用指尖最细微的力道,小心翼翼地拨开旁边挤压着它的另一包裹,让那一线深紫暴露得更多。

    终于,借着身后豆油灯那微弱却执着的光晕,他看清了那深紫色硬质封面(特制漆布)上,以纯金锤揲而成的、古朴庄重的篆体书名:

    【皇明经世文编】

    四个字,如同四枚烙印,狠狠烫在他的灵魂深处!

    那一瞬间,万籁俱寂。连空气都仿佛凝固成冰。

    孟屿的瞳孔骤然收缩,呼吸彻底断绝。他知道这个名字!

    这是明末清初编纂的一部煌煌巨着,汇辑了有明一代关乎国计民生、典章制度、边防军政的奏疏、论议、书牍、策论,堪称明代历史的“活化石”,是研究那个风云激荡时代的第一手宝库。

    他曾在王教授的书房见过影印本的残卷,那字里行间流淌的忧患意识与经世智慧,令他心驰神往,却憾于无缘得见真容。

    坊间流传的翻刻本早已失真,他以为这承载着大明最后气魄的鸿篇巨制,其原始印本早已散佚于历史的烽烟……

    竟……在此?!

    指尖的颤抖愈发剧烈,他小心翼翼,如同触碰稀世易碎的琉璃,试图将那本被包裹挤压的巨册请出。

    靛蓝粗布与玄色丝绦发出细微的、如同琴弦崩断前的摩擦声,在这死寂的书殿中清晰得如同惊雷。

    “后生,轻些。”

    一个苍老、沙哑,却带着金石般穿透力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字正腔圆,用的是旧时官话的腔调。

    孟屿浑身一震,猛地回首。

    不知何时,那布袍老者已无声无息地立于他身后几步之遥。

    他依旧佝偻着背,但浑浊的眼眸透过铜框镜片,此刻却锐利如电,直直地落在他……和他手下那抹深紫之上。

    “此堆……”

    老者声音沉缓,字字千钧,“乃数十年前,自一江南故家流散而出。多为前朝故物,蒙尘久矣。”他的目光扫过那惊鸿一瞥的《皇明经世文编》,“你……识得此物?”

    孟屿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如鼓槌撞击夔鼓,他强迫自己镇定,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沙哑与激动:“是……晚生识得!此乃《皇明经世文编》!我华夏经世致用之学的煌煌巨典,晚生……梦寐以求!”

    他用了“晚生”的自称,姿态谦卑至极。

    老者浑浊的眼珠在镜片后微微转动,似乎在审视孟屿灵魂的成色,又像是在掂量那部沉睡巨着的分量。

    他慢慢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