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悠悠则抓紧最后的时间,拉着关谷在休息室柔和的灯光下又拍了几张“候机名媛\/绅士”大片。
张伟则对休息室免费的零食水果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精挑细选,力求把“贵宾服务费”吃回本。
胡一菲难得没吐槽,安静地处理着手机上的工作信息。
秦羽墨拿了一本杂志,安静地翻阅。
孟屿和大力坐在角落的沙发上。孟屿的左臂护具在柔软的沙发里找到了舒适的支撑点。大力则拿出平板,调出之前记录的康复计划和注意事项,低声跟孟屿确认着回上海后的复健安排和复查时间。
“回去后,前三天以休息和轻度活动为主,重点进行手指和腕关节的灵活性训练……”
“嗯,记住了,诸葛医生。”
“复健中心的预约我已经在线上提交了,时间在后天下午三点……”
“好。”
“家里的床垫可能需要加个软垫,避免……”
“都听你的。”
他们的对话平静而日常,围绕着琐碎的康复细节,却充满了相互依靠的踏实感。孟屿偶尔会抬手,用指背轻轻蹭一下大力的脸颊,换来她一个嗔怪又带着甜蜜的眼神。
登机提醒响起。依旧是头等舱优先登机。当孟屿和大力在宽敞的座位上坐好,系好安全带时,透过舷窗,能看到经济舱乘客还在排队登机的长龙。
“感觉像是做了场梦。”孟屿看着窗外繁忙的停机坪,轻声说。从断崖惊魂到此刻安稳归航,短短几天,经历生死,也淬炼了深情。
“梦醒了,家就到了。”大力握紧他的手,声音轻柔而坚定。
飞机轰鸣着冲上云霄。这一次的飞行,不再有初来时的兴奋和新奇,也没有归途的忐忑。只有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安宁和淡淡的疲惫。
孟屿很快在舒适座椅和药物作用下沉沉睡去。大力没有睡,她调暗了阅读灯,拿出那本陪伴了一路的笔记本。她没有再记录数据,而是翻到空白页,写下了一段话:
> **项目总结 - 呼伦贝尔:**
> * **核心目标:** 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初步调研(完成度 65%,因意外中断)。
> * **核心收获:** 样本(孟屿)生命体征稳定,物理损伤进入修复期。情感变量交互深度与依存度显着提升,超预期。
> * **关键数据点:** 星空坐标(北纬48°东经119°),莫日格勒河曲率,牧民巴特尔家的GpS定位,白桦林土壤样本(未及采集)…
> * **非量化结论:** 风险与守护的权重被永久性修正。某些“操作环境”(如石膏)对“情感交互效率”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影响。归途的坐标,因特定样本的存在而被重新定义为“家”。
> * **后续计划:** 聚焦样本康复,补录缺失数据(待定),优化“操作环境”以提升“交互体验”。
她合上笔记本,侧过头,看着孟屿沉睡中平静的侧脸。窗外的云海在夕阳下镀上金边。她轻轻靠向他的肩膀,也闭上了眼睛。引擎的轰鸣成了安眠的摇篮曲。
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熟悉的湿润空气和都市的喧嚣透过舷窗扑面而来时,已是华灯初上。
取行李,出闸口。熟悉的“魔都”气息瞬间包围了他们——行色匆匆的人群,闪烁的霓虹,出租车排队的喧嚣。
出租车稳稳地停在爱情公寓楼下。熟悉的梧桐树荫,熟悉的单元门,甚至连空气中那股混合着附近小吃摊烟火气和老旧楼房特有气息的味道,都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归家”信号。
“到了!”张伟第一个抱着他那鼓鼓囊囊的“战利品”背包冲下车,如释重负,“我的奶疙瘩!我的鱼干!安全着陆!”
“哎呀!我的帽子!”曾小贤紧随其后,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扶正头顶的软呢帽。
胡一菲利落地推开车门,叉着腰扫视众人:“都动作快点!行李!别堵门口!孟屿大力,你俩慢点!”
唐悠悠和关谷神奇小心地护着他们的摄影设备和那件华丽的蒙古袍下了车。吕子乔潇洒地甩了甩他轻便的邮差包。秦羽墨则安静地拉着自己的小箱子。
孟屿在大力自然的搀扶(更多是习惯性的守护姿态)下也下了车,左臂的护具在公寓楼道的灯光下显得有些醒目。
他深深吸了一口这熟悉又略带浑浊的空气,一种漂泊归巢的踏实感油然而生。
一行人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浩浩荡荡地涌进单元门,挤进那部承载了无数欢笑与吵闹的老旧电梯。电梯发出熟悉的呻吟和嘎吱声,慢悠悠地爬升。
“六楼!到了!”电梯门刚开一条缝,曾小贤就迫不及待地挤了出去,直奔3601的门,“钥匙钥匙!一菲!快开门!我要把我的帽子供起来!”
“瞧你那点出息!”胡一菲嫌弃地白了他一眼,掏出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