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是简单的野餐形式,但食材新鲜地道:现烤的羊肉串滋滋冒油,香气四溢;大盆的凉拌时蔬(草原上的黄瓜、西红柿、紫甘蓝等);香喷喷的手抓饭(羊肉丁、胡萝卜、洋葱炒制后与米饭焖熟);还有管够的咸奶茶和新鲜瓜果。
“哇!这地方绝了!”唐悠悠立刻进入拍照模式,“河景午餐!太有感觉了!关关,快帮我拍个‘草原河畔的午餐名媛’!”
“这羊肉串!比昨晚烤全羊更嫩!”曾小贤顾不上形象,抓起一串就啃,烫得直吸气。
张伟则精打细算地往自己盘子里堆食物:“野餐好啊!省了餐厅钱!这羊肉串成本价肯定比店里低……得多吃几串!”
胡一菲豪爽地抓了一把羊肉串分给大家:“都别客气!吃饱了下午才有力气活动!”
吕子乔端着奶茶,对着河景摆出忧郁诗人的造型,可惜无人欣赏。
秦羽墨安静地坐着,小口吃着食物,欣赏着河畔美景。
孟屿帮诸葛大力拿了食物,两人坐在靠近河岸的毡毯上。
大力没有立刻开动,而是拿出平板,对着蜿蜒的河流和远处的草场拍摄了几张全景照片,又拿出一个小巧的便携式分贝计测量环境噪音,还记录了一下风速和温度。
“莫日格勒河曲流发育典型,河岸植被以湿生草本为主,对水土保持作用显着。环境噪音低于45分贝,非常宁静。风速……”她快速地记录着。
孟屿把一串烤得恰到好处的羊肉串递到她嘴边:“样本点4:研究员在风景最优采样点进行数据采集。但首要任务是补充能量,保证下午的‘科研续航’。”
大力被他逗笑,张嘴咬了一口羊肉,眼睛一亮:“嗯!火候精准,外焦里嫩,炭烤风味浓郁!评分9.0分。”她一边吃,一边继续观察。
“孟屿,你看河对岸那群羊,行进路线很有规律,似乎在沿着一条固定的牧道?这可能是牧民长期放牧形成的路径依赖……”
孟屿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果然看到一群羊正排着不算整齐的队伍,沿着河岸一侧的缓坡移动。“嗯,观察细致。这可能涉及到牧民的放牧策略和对地形的利用。”他补充道。
午餐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进行。饭后,大家或躺或坐在毡毯上休息,享受着河畔微风和温暖的阳光,听着河水潺潺和牛羊偶尔的叫声,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稍作休整后,车子将他们带到了附近一个真正的牧民家庭定居点(非旅游点,是酒店安排的深度体验)。
几座传统的蒙古包和几间砖瓦房组成的小院,拴马桩上拴着几匹马,羊圈里传来咩咩的叫声,一条憨厚的大黄狗懒洋洋地趴在门口晒太阳。
一位穿着普通蒙古袍、面色红润、笑容淳朴的中年大叔(巴特尔)和他的妻子(其其格)热情地迎了出来。大叔汉语不太好,但笑容非常有感染力。大婶则利落地招呼大家进到一座宽敞干净的蒙古包里。
蒙古包内布置简单而温馨,地上铺着毡毯,中间是铁皮炉子(夏天未生火),供奉着成吉思汗像。大家围着小矮桌盘腿坐下(对某些人来说这个姿势有点挑战)。
其其格大婶很快端来了热腾腾的咸奶茶、奶豆腐、炒米和自家做的奶皮子、炸果子。奶茶的香气比酒店里的更浓郁,带着一股原始的醇厚。
“喝!喝!自家做的!”巴特尔大叔用生硬的汉语招呼着,热情地给大家倒奶茶。
张伟尝了一口奶茶,小声对秦羽墨说:“嗯!这个味儿更冲!更地道!感觉成本更高……” 秦羽墨笑着点点头。
胡一菲则学着大叔的样子,豪爽地喝了一大碗。
唐悠悠又开始了她的“人文纪实摄影”,对着奶茶碗、奶皮子和淳朴的大叔大婶拍个不停。
曾小贤盘腿坐得腿麻,龇牙咧嘴地偷偷活动脚踝。
吕子乔试图用他有限的词汇和夸张的肢体语言跟巴特尔大叔“交流”:“羊!好多!好!马!漂亮!”大叔虽然听不懂太多,但被他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孟屿和诸葛大力安静地坐着,大力仔细观察着蒙古包的结构、通风口的设计、以及内部的布置,低声跟孟屿讨论着游牧生活的智慧和对环境的适应。
喝完奶茶,其其格大婶笑着示意大家跟她去羊圈。羊圈里,几只毛茸茸的小羊羔正依偎在母羊身边,发出细嫩的“咩咩”声,可爱极了。
“哇!小羊羔!”唐悠悠和秦羽墨瞬间被萌化了,眼睛放光。
其其格大婶抱出一只刚出生不久、雪白的小羊羔,示意大家可以抱抱。
唐悠悠第一个冲上去,小心翼翼地接过来,脸贴着小羊羔柔软的毛,一脸幸福:“太可爱了!关关!快拍!”
秦羽墨也温柔地抚摸着另一只小羊,笑容温暖。
胡一菲也忍不住摸了摸小羊的头:“这小家伙,还挺结实。”
曾小贤和张伟则有点手足无措,只敢远远看着。
吕子乔想表现一下,伸手去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