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第419章 王潜的目的

第419章 王潜的目的(2/3)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到这位帝师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王潜大婚之后,便一直深居帝师府,就连此前推行新政的时候,也不曾露过半次面。

    如今,却因为设立“医官署”的事情,出现在了朝堂之上,自然引得了所有人的关注。

    王潜的目光平静地扫过面红耳赤的淳于意,又掠过气得脸色铁青的太常卿,最后落回御座之上的刘宏。

    然后平淡的说道:“鬼神之怒,玄虚难测,人命之重,却在眼前。”

    “太常卿忧心阴阳,心系神明,其情可悯,然,欲明疫病之源,晓其何以生,何以传,何以致命……非观其表,当究其里。”

    随着王潜话落,整个大殿瞬间落针可闻。

    “依王师之见,当如何研究其里?”太常卿皱眉问道。

    王潜看了他一眼,肃然道:“譬如,可剖开一具新死之疫者尸身,细察其脏腑经络之变,观其气血淤滞之状,或可……窥得疫毒真容一二。”

    “剖……剖尸?”

    “嘶!!”

    “这……”

    殿内的死寂被瞬间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倒吸冷气声和无法抑制的惊呼,如同平地惊雷在德阳殿中炸响!

    太常卿惊得眼珠暴突,手指着王潜,如同见了地狱恶鬼,“你……你……王潜,你……你竟敢……竟敢说出如此悖逆人伦、亵渎遗体、惊扰亡魂的狂言,天地不容!鬼神共愤啊!”

    太常卿气得浑身筛糠般颤抖,一口气差点没上来,旁边的官员连忙扶住。

    就连淳于意也惊呆了,嘴巴张着,忘了合上。

    他虽然行医,接触病患无数,但“剖尸验病”这种骇人听闻的想法,也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椎直冲头顶。

    更多的官员则是一脸惊恐和难以置信,不少官员手中的象牙笏板再也拿捏不住,失手掉落在地,发出清脆或沉闷的撞击声,叮叮哐哐响成一片。

    “王师慎言!”连一向支持王潜新政的太傅陈藩,也沉着脸呵斥了一声。

    刘宏坐在御座上,身体也不由自主地绷紧了。

    王潜的话,同样让他感到了强烈的冲击和不适。

    但出于对师父的信任,刘宏还是强自镇定,没有做出过于失态的举动。

    面对满殿的惊恐、愤怒和失态,王潜好似恍若未见,依旧平静地站在那里,如同激流中的礁石。

    扫望众人一眼,王潜缓声道:“此议,只为探究疫病本源,寻求根除之道,以救万千生民于水火。

    若此法能明病理,制良方,则今日剖一尸,或可救未来万万人,此中轻重,诸公可愿细思之?”

    他没有再说什么“人定胜天”的空话,只是抛出了一个冰冷残酷,但却直指核心的终极问题——为了探寻真相,拯救更多的生者,是否可以,去触碰那根深蒂固的禁忌红线?

    其实,如果只是简单的组建一个医官署的话,王潜是不会出现在这里的。

    毕竟,依照刘宏如今的权势,完全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去完成。

    但王潜想要的,可不单单只是一个简单的医疗体系和制度那么简单。

    他要的是人们思想上的转变。

    不同于农事和工业,即便是人们如何的顽固不化,可面对粮食增产以及工业带来的收益,都无法否定其价值。

    可医疗就不一样,它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建立在无数的疫病和数不尽的尸骸上的。

    倘若人们依旧将疫病视作上天示警,依旧紧守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刻板思维,那中国的医疗便很难有发展。

    中国外科医疗的萌芽,那可是领先世界数千年的,结果却还是因为思想上的桎梏而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当中,终被外人所反超。

    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而今,王潜无论如何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随着王潜的问话,德阳殿陷入了更深的死寂,殿外呼啸的风雪声,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

    ……

    汝南的冬天,雪落得格外沉重。

    铅灰色的云层遮住了阳光,寒风卷着鹅毛大雪,无休无止地飘落,覆盖了龟裂的田地,掩盖了荒野间的污秽,将新蔡城外那片巨大的安置区也染成一片触目惊心的白。

    刺骨的寒冷,如同疫魔的帮凶,不断侵蚀着流民们本就微弱的热量。

    然而,就在这片死亡与绝望交织的白色冻土上,一种微弱却顽强的生机,正艰难地对抗着严寒与疫病。

    安置区边缘,一排排新搭建的、相对规整的窝棚在风雪中挺立。

    棚顶和四壁都用厚厚的草帘和能找到的破旧毡毯加固过,尽力抵挡着寒风的侵袭。

    棚内,燃烧着收集来的柴草,虽浓烟呛人,却也带来一丝不可或缺的暖意。

    最重要的是,每一个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