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 第413章 深流暗涌

第413章 深流暗涌(1/2)

    冀州,巨鹿郡。

    昔日辉煌至极的田氏庄园,如今却甚为萧条,朱漆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封条格外惹眼。

    郡府派来的胥吏带着粮储监察司的“蓝袍子”(因这些监察官员,皆是出身大汉书院,而大汉书院的校服,又都是青蓝长袍,故而得到了这一雅称),清点着田畴名下被抄没的田亩、仓廪、浮财。

    盘珠子拨动声在空旷的庭院里回响,冰冷而精确。

    庄园外的官道上,几辆装饰华贵的马车远远停下,车窗掀开一角,露出几张或阴沉、或惊惧、或复杂难言的脸庞。

    这些人,都是邻近郡县闻讯赶来的豪强家主。

    “真……真得杀了……”

    一个微胖的家主声音发颤,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脖子,“田畴那老狐狸,纵横巨鹿几十年,这说没就没了……?”

    “灭族也就罢了,还抄没其家产用来充作常平仓本钱……真是好手段!”

    另一人脸色铁青:“这是在拿田畴的尸骨给新政垫路!给那些泥腿子看!”

    “崔老在朝堂上都碰了一鼻子灰,天子,还有那个王潜,这次是铁了心要动真格了……”

    第三人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深深的忌惮。

    尽管王潜并未在这次新政当中露头,但人们依旧把他归到了天子的身后。

    在他们眼里,若没有王潜的支持与推波助澜,年少的天子,不可能拥有如此魄力和手段的。

    “加租?逼债?兼并?谁还敢在这风口上伸脖子?”

    沉默在车厢内蔓延,只有远处胥吏高声报数的声音隐约传来,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们的神经。

    最终,那个微胖的家主颓然放下车帘:“回…回去吧,告诉下面,今年的租子…按朝廷新政来!不,比新政定的再减半成!还有,府里库房清点一下,挑些陈粮…捐给郡里正在修的常平仓…”

    其余几人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

    南阳郡,大汉商行的新式农庄内。

    春风拂过整齐的麦垄,套种的豆苗已抽出嫩叶,桑树枝头新绿点点,田间地头,劝农使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干劲:

    “大伙儿都看到了吧,朝廷新政,可是动真格的,田畴那等盘剥农人的豪强,就是最好下场!当今陛下和王师,是站在咱农人身后的!”

    “你们看这‘神农麦’长势多好,只要按朝廷的法子种,今年秋后定是大丰收,那常平仓已经立起来了,官府到时会高价收余粮,也不用怕粮贱伤农……”

    庄户们听着,脸上不再是之前的疑虑和不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希望。

    手中的农具挥舞得更加有力,田垄间充满了蓬勃的生气。

    洛阳,帝师府。

    对于新政取得的顺利开头,王潜并未过多的沉浸其中,而是又一次将目光看向了下一步的事宜。

    书房内,他正与风尘仆仆赶回的袁逢对坐,案几上摊开的,是袁逢带来的数卷厚厚的《农桑辑要·初稿》。

    “王师请看!”

    袁逢指着书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此乃集农科、工科、医科之力,并收录各地老农经验所成。

    农时、选种、育苗、土肥、水利、新式农具图谱、套种轮作之法,乃至田中常见伤病、畜疫防治…皆在其中。

    下官以为,此册若成,辅以劝农使推广,当为新政之根基!”

    王潜仔细翻阅着,不时点头:“袁公用心良苦,此乃活民宝典。

    不过,其中措辞仍需改进,务求清晰简明,再配以图形使粗通文字者亦能看懂。”

    “王师说的是,下官明白!”袁逢一脸受教的点了点头。

    王潜放下书稿,目光深远:“粮为国民之命脉,农桑之术便是强命之术,此册之推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袁公还需多多费心!”

    “请王师放心,下官一定不负所托!”

    袁逢激动地应下,随即又面露忧色:“可是王师,无论是良种推广,还是农法革新,皆极其赖水利。

    今春北方少雨,司隶、冀州、兖州多处堰塘干涸,新式筒车、翻车虽好,然架设需时,耗费亦巨,恐会耽误部分新种田亩灌溉…”

    “此事我已督促将作府在全力督办。”

    王潜沉吟道,“厌造司那边,也正再改良新型龙骨水车,力求省力高效。

    国库那边也会拨出专款,优先保障‘神农麦’推广区的水利修缮。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陛下也会传令各地郡守,征调民夫,以工代赈,抢修水利。”

    “如此便好!”

    听到王潜早已将一切都安排妥当,袁逢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

    德阳殿

    今日的刘宏,并未处理政务,召见了新任廷尉荀爽、新任御史中丞阳球,以及粮储监察司的首任主官——以刚正不阿着称的田丰。

    “田畴一案,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