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闻言,心中叹息不已......主公这“折中之策”看似平衡,却始终暗含袁氏分裂风险!
看来主公即便命不久矣,依旧处事优柔寡断,却尽显“护犊”之意......
袁氏本就内部危机重重,即便袁谭继位,原本支持袁尚的审配,逢纪等“河北派”也未必会真正忠于袁谭!
他们甚至......有可能再借机扶持二公子袁熙,作为“河北派”的利益代言人!
不过,沮授虽已看出此事端倪,却不愿再刺激主公......为今之计,恐怕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一念及此,沮授只得单膝跪地,正色道:
“既蒙主公信任......属下不敢推辞!若得主公遗命,我与元皓(田丰)必尽心竭力,辅佐袁氏一族!”
袁绍闻言大喜,当即强撑病体,命沮授取来笔墨,绢帛,将方才所言尽数写下,再郑重交由沮授保管。
翌日,袁绍自言欲安心养病,正式命袁谭代行袁氏家主之责,总领青,冀,幽,并四州事务。
同时,擢升远在辽西的田丰为大将军府长史,擢升沮授为大将军府司马,兼任青州别驾,辅佐袁谭履政。
袁谭虽未得父亲正式首肯,就任袁氏家主储位,但当下父亲尚在,其代行家主之责,倒也无可厚非。
对此,袁谭自是大喜过望,对父亲倒是恢复了往日的恭敬孝顺,并对担任自己副手的沮授大加笼络。
暗中将“遗命”托付于沮授的袁绍,终于放下了心中最后一桩心事......只是,他的生命也正一步步走向终点......
随后数日间,袁绍箭伤溃烂,病情陡然恶化,袁谭,沮授等人四处延请名医,亦是于事无补,致命的灼热高烧,蚕食着他最后的生机。
极度的痛苦与高热,将袁绍意识拖入了光怪陆离的幻境。
金戈铁马的战场,诸子,谋士们争执的朝堂…...都如烟雾般散去......
眼前忽然清晰起来的,却是昔年洛阳旧宅后院那株盛放的梨花树。
树下,一个身着水蓝色轻纱舞衣的曼妙女子身影正翩然起舞。
那女子身姿灵动如春水,回眸一笑,眼波流转,自有一番倾城之色。
正是他年轻时深深爱恋,却又因家族政治联姻,自身政治野心不得不狠心抛下的爱妾——兰漪。
她更是袁绍爱女袁雪筠,幼子袁斌这对姐弟的亲生母亲......
“夫君......夫君......”
兰漪的声音仿佛带着梨花的香气,温柔地呼唤着他。
“漪......漪儿!你尚在人世......”
袁绍欣喜万状,伸出手想抓住那抹倩影,指尖却只触到一片冰冷。
美好的一切陡然破碎,化作一片血色黄昏。
他看到衣衫凌乱,发髻散乱的兰漪,正被几个面目狰狞的流贼围困在荒郊野外。
她让女儿雪筠带着年幼的弟弟先逃,独自面对不怀好意的流贼,眼中满是惊惧之意。
她望向河北方向的眼神,带着无尽的哀怨与诀别。
她没有哭喊,但那股无助的深深绝望,仿佛穿透时空,让此刻病榻上的袁绍感同身受。
袁绍拼命地嘶喊,拼命地挣扎起身,想前去保护妻女,却是动弹不得。
只见兰漪决绝地抓起一支尖锐发簪,狠狠刺入了自己咽喉......鲜血瞬间染红了她的衣衫......
“不!漪儿!!!”
巨大的悔恨,如同滔天巨浪将袁绍淹没,他想起来了......
想起了洛阳旧宅中,那个眉眼酷似兰漪,总爱追着蝴蝶跑,喊他“爹爹”的女儿雪筠......
想起了时年七岁,逃难半路被游侠左慈所救,带至渤海与自己团聚的幼子袁斌......
想起他为了“大局”与“霸业”,为了避免正室刘夫人与她家族的怒火,将出身卑微的兰漪母子三人留在洛阳,成为他政治角逐的“牺牲品”。
他最后得到的消息,是爱妾兰漪,爱女雪筠,皆为流贼所害,尸骨无存......幸存者唯有幼子袁斌。
“漪儿......筠儿......我对不起你们......”
这些年,他对袁斌宠爱有加,甚至多次欲立其为储,未尝没有以此赎罪,补偿之意......
如今,这份迟来的,噬骨剜心的愧疚,比颈上的箭伤更让他痛不欲生。
天旋地转的幻象之中,兰漪,雪筠,袁斌的脸相继与袁尚的首级重叠,袁谭的逼迫与曹操的嘲弄冷笑交织,甚至还有一些他想拼命忘却之人......
“袁本初!!!你明知董卓残暴不仁,却故意在渤海起兵,触怒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