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其他几路行动组也同步出击,将“鼹鼠”网络在国内的主要成员一一抓获。经过连夜审讯,所有涉案人员都供认不讳,那些被窃取的“龙芯”资料也全部被追回,一场差点造成重大损失的科技泄密危机,终于彻底化解。
几天后的下午,夏侯杰风风火火地冲进小院,手里还捧着一面红彤彤的锦旗,嗓门大得整个院子都能听见:“大好事!案子彻底结了!咱们专案组立了大功,上头专门表彰了!”他走到院子中央,把锦旗展开,金黄的丝线绣着“少年英雄,智勇双全”八个大字,格外醒目,“说起来,这功劳最开始还得算在小夜头上!要不是你救了陈默,咱们哪能这么快摸到线索,说不定‘龙芯’的资料早就被传出去了!”
这面锦旗是安全局内部对林夜的非正式表彰,虽然没写名字,但谁都知道是给他的。林夜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锦旗,指尖触到绸缎的质感,心里却松了口气——幸好这次没因为自己的冲动添乱,还真帮上了忙。
邹善站在一旁,看着林夜手里的锦旗,又看看儿子略带羞涩的笑脸,脸上露出了这几天来第一个真正舒心的笑容。他走过去,重重拍了拍林夜的肩膀,没说什么,但眼神里的骄傲和欣慰,林夜看得清清楚楚。
关羽和诸葛亮也走了过来,两人对视一眼,微微颔首。诸葛亮摇着羽扇,语气温和却带着期许:“这次你立了不小的功,但也该明白,能力越大,要扛的责任也越大。往后更要谨言慎行,磨练心性,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力量。”
林夜认真点头:“我记住了,亮叔叔。”
夜幕再次降临,小院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夕桐在厨房准备晚饭,锅里传来炒菜的滋滋声;刘备带着林昼在院子里浇花,小家伙拿着小水壶,正给那盆多肉小心翼翼地浇水;张飞和黄忠又摆开了棋盘,一边下棋一边拌嘴,热闹劲儿又回来了。
林夜坐在石凳上,手里还拿着那面锦旗,看着眼前温馨的画面,心里格外踏实。虽然他的能力暴露了,但家人们没有丝毫排斥,反而多了几分理解和接纳。他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未知的挑战,但只要这个家还在,只要身边有这些亲人,他就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
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这场风波里,他不仅学会了更谨慎地运用力量,更明白了“责任”的重量——而这份明白,正是他悄悄长大的证明。
锦旗被林夜仔细收进了房间的抽屉里,没有张扬地挂起来,但这份认可带来的暖意,却实实在在地流淌在小院的日常里。日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回了原有的轨道,却又有些东西,在悄然改变。
最明显的变化来自邹善。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时刻用担忧的目光锁着林夜,仿佛一眨眼儿子就会跑去冒险。他依旧关心,但方式不同了。比如,清晨林夜在院子里活动筋骨,尝试调动还有些滞涩的真元时,邹善会默默递过来一杯温度刚好的温水,而不是急切地询问“感觉怎么样”;又比如,晚饭时,他会把红烧肉里肥瘦相间的部分自然然地夹到林夜碗里,像是奖励,又像是无声的肯定——我知道你能照顾好自己,但我还是想对你好。
这种心照不宣的信任,让林夜感觉肩头轻松了不少,也让他更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平常”。
诸葛亮和关羽恢复了以往的状态,大部分时间待在书房处理安全局的日常事务,但偶尔,诸葛亮会在林夜看书时,状似无意地提起某个涉及异常能量波动的陈年旧案,或者某种难以用常理解释的现象,听听林夜的看法。这不再是试探,更像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一种对林夜独特视角的认可。关羽则会在指导赵云、马超他们武艺时,偶尔让林夜在旁边看着,点评几句发力技巧或气息运转,虽然不涉及法术,但那沉稳的目光里,也多了几分对待“可造之材”的意味。
林昼依旧是那个活泼爱闹的小家伙,但他似乎也隐约明白哥哥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他会缠着林夜讲“怎么用绿光救人”的故事,听得眼睛发亮,但在林夜认真告诉他“这是很累很危险的事情,不能随便用”之后,也会似懂非懂地点头,然后举着小拳头说:“那等我长大了,也要学厉害的本事,帮哥哥抓坏蛋!
小院的日常重新充满了烟火气。张飞和黄忠的棋局依旧是每日必备的“保留节目”,两人为了一步棋能吵得面红耳赤,最后往往需要刘备出来打圆场;夕桐的点心研究进展神速,桂花糯米糍之后,又成功复刻了豌豆黄和杏仁豆腐,乐得林昼整天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他后面;赵云和马超晨练的呼喝声,刘禅跟着刘备认字时稚嫩的嗓音,混合着厨房的香味,构成了最安心的背景音。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新的任务就悄然而至。这次不是惊天动地的间谍案,却同样棘手。
这天下午,夏侯杰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和两个浓重的黑眼圈来到了小院,一屁股坐在石凳上,抓起夕桐刚端上来的绿豆汤就灌了一大口,长长舒了口气。
“唉,可算逮着空喘口气了!”他抹了把嘴,脸上写满了疲惫,“老城区那边,最近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