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城市早已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只有零星的灯火,如同疲惫的眼睛,在沉沉的夜色中眨着。秦枫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在他脸上投下一圈柔和而专注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那是第三杯速溶咖啡了,冰冷的瓷杯边缘留下了一圈浅浅的褐色印记。
他面前摊开的,是公司这个季度的账本、凭证、银行流水单,还有一叠叠打印整齐的税务申报表。A4纸的白色反射着灯光,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表格,像一张无形的网,将他笼罩其中。键盘敲击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嗒、嗒、嗒……不疾不徐,带着一种近乎机械的精准和耐心。
这家名为“启航”的设计工作室,是秦枫和林晓雅一起创办的。名字是林晓雅起的,她说,希望这是他们梦想启航的地方。秦枫记得当时晓雅眼里闪烁的光芒,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瞬间点燃了他心中所有的热情。
晓雅是设计的灵魂。她的创意天马行空,总能捕捉到最前沿的潮流,用独特的视角赋予作品生命。客户们喜欢她的设计,欣赏她的才华,工作室能一步步走到今天,晓雅的贡献毋庸置疑。她像一团火,热烈、耀眼,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而秦枫,他更像一块基石,沉默、稳固,支撑着这座名为“启航”的小小建筑。他懂一些设计,但远不如晓雅那般天赋异禀。他的强项在于逻辑、在于条理、在于那些需要耐心和细致才能完成的琐碎事务。
公司初创时,人手不足,资金也紧张。很多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市场开拓、客户沟通、项目跟进,秦枫已经分担了不少。但当第一次报税的期限日益临近时,看着晓雅被一个个设计项目压得喘不过气,连轴转地开会、改图、熬夜,秦枫默默地将这件事揽到了自己身上。
“晓雅,报税的事,你别管了,我来弄吧。”他当时是这么说的,语气平淡,像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林晓雅那时正对着电脑屏幕,揉着酸涩的眼睛,闻言有些惊讶地抬起头:“你?你行吗?报税好像挺麻烦的,要填好多表,还要懂税法……”
秦枫笑了笑,笑容温和:“没事,我研究研究。你专心搞设计,那才是我们公司的核心。这些‘杂事’,我来处理就好。”
“杂事”。秦枫轻描淡写地用了这两个字。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两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他并非科班出身,对财务、税务一窍不通。最初的那段时间,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买了几本厚厚的税法教材,从最基础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开始啃起。那些枯燥的条文、复杂的计算公式,像天书一样晦涩难懂。他常常一看就是一个通宵,台灯亮到天明。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查资料,泡各种财税论坛,加专业的qq群,厚着脸皮向群里的“大神”请教。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概念,他需要查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勉强理解。
第一次填报申报表时,他的手心全是汗。生怕哪个数字填错,哪个栏目漏填,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每一个数据,他都要反复核对三四遍,从账本到凭证,再到银行流水,确保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有据可查。眼睛盯着密密麻麻的数字久了,酸涩刺痛,他就滴几滴眼药水,揉一揉,继续。
那一次,他整整忙了一个星期。白天处理公司的其他事务,晚上就一头扎进财税的海洋里。咖啡成了他最好的伙伴,胃里常常隐隐作痛,但他咬牙坚持着。当终于在截止日期前,成功提交了所有报表,看到系统显示“申报成功”的那一刻,秦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全身的骨头都松了。巨大的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但心中也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从那以后,报税、记账、跑银行、处理社保公积金……这些与设计创意毫不相干,却又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杂事”,就成了秦枫肩上另一副沉甸甸的担子。他没有再提过,林晓雅也因为过于专注于设计和项目,渐渐习惯了秦枫将这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不是不感激。只是秦枫做得太“好”了,好到让她几乎忽略了这项工作的难度和繁琐。她只知道,每个月、每个季度,到了该报税的时候,秦枫总会安静地处理好一切,从不让她操心。她偶尔会问起:“秦枫,报税弄完了吗?”秦枫总是会抬起头,对她温和一笑:“嗯,弄完了,放心吧。”
那笑容,太平静,太可靠,以至于林晓雅有时会忘记,这份平静和可靠背后,是秦枫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换来的。
此刻,秦枫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眉头微蹙。这个季度公司接了两个大单,收入有了显着增长,但相应的成本和费用核算也变得复杂起来。有一笔设计外包的费用,对方开过来的发票类目似乎有些问题,他需要仔细核对合同,确认是否符合税前扣除标准。
他点开文件夹,找到那份外包合同的电子版,逐字逐句地阅读。屏幕的光映在他的眸子里,那里没有设计图纸的绚烂色彩,只有一行行枯燥的条款和数字。但他的眼神却异常专注,仿佛在解读一份重要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