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部总监张了张嘴,最终低下了头。
秦枫转向销售总监:“王总监,安抚大客户是必要的,但‘应急订单预案’不能‘立刻启动’,尤其是涉及补偿措施。在我们还没完全摸清情况,没有确切解决方案之前,任何承诺都可能让我们陷入更被动的局面。客户需要的是真实的信息和可靠的方案,而不是空头支票。”
他顿了顿,继续道:“你现在要做的,是立刻组织团队,一对一、诚恳地与核心大客户进行沟通,告知他们我们目前遇到的困难,强调我们正在全力以赴解决,但请给我们一点时间。坦诚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暂时的坦诚可能会带来一些压力,但总比事后无法交代要好。同时,了解他们的库存情况、订单的紧急程度,为后续的排产调整收集信息。”
接着,秦枫看向生产总监:“刘总监,减产和转产的损失评估要做,但不是现在就让你做决定。你需要立刻做的是:第一,精确盘点现有零部件库存,包括在途的,计算出最乐观和最悲观情况下,生产线还能维持多久,每天的产能极限是多少。第二,梳理所有待交付订单,按照客户重要性、订单紧急程度进行排序。第三,评估如果部分产线临时停工,人员如何安置,设备如何保养,将停工损失降到最低。这些数据,我要在今天下班前看到初步结果。”
生产总监严肃地点点头:“明白,秦总。”
最后,秦枫看向研发总监:“陈总监,‘几乎不可能’不代表‘完全不可能’,但‘紧急攻关’不能盲目。你不需要组织所有人都去钻牛角尖。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一个小型专项小组,**目标不是‘绕过’,而是‘寻找替代可能性’或者‘简化方案’。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去探索。同时,梳理我们过往的技术储备,看看有没有被遗忘的、或许能派上用场的‘备胎’技术。不求短期解决,但求探索所有可能性。”
部署完各部门的初步行动,秦枫站起身:“我的思路是‘稳扎稳打,信息先行,内外协同’。
1. 内部信息透明化与快速响应:从现在开始,各部门指定一名联络人,每两小时汇总一次进展,更新到共享危机应对平台。我要确保信息在我们内部是畅通的,没有死角。
2. 供应链深度挖掘:我会亲自带队,联系我们的一级供应商,了解他们的真实困境、恢复供货的可能性和时间表。同时,启动我们的备选供应商名单,哪怕以前没合作过,或者价格高一些,也要立刻接触,看是否有紧急供货的可能。哪怕只能提供少量,也是雪中送炭。法务部要全程参与,准备好紧急采购合同。
3. 制定分级应对方案:基于生产部提供的库存和订单数据,以及供应链的反馈,我们要在24小时内拿出至少三套应对方案:
乐观方案:如果一周内供应链恢复,如何快速恢复生产,弥补损失?
中性方案:如果供应链中断2-4周,如何排产,如何与客户协商交付期,如何调配资源?
悲观方案:如果供应链中断超过一个月,我们如何调整生产计划,是否需要部分停工,如何维持核心团队稳定?
4. 外部沟通策略:在我们内部有了清晰判断和制定初步应对方案后,再统一对外口径。对客户,我们给的是“我们正在做什么,预计什么时候能有结果,您可以如何配合或准备”。对公众和投资者,如果影响范围扩大,我们会发布公告,**重点陈述事实、我们的应对措施和负责任的态度**,而不是空泛的承诺。”
秦枫的目光坚定:“这次危机确实严峻,但也是检验我们团队韧性的时刻。我要求大家:第一,冷静,不恐慌;第二,务实,不务虚;第三,协作,不推诿。我相信,只要我们步调一致,信息准确,行动迅速,就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现在,各就各位,行动起来!”
一番话,条理清晰,责任明确,既指出了之前建议中的风险,也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初步方向。高管们脸上的焦虑似乎消散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的决心。会议室里响起了齐刷刷的“是,秦总!”,一场紧张而有序的危机应对战,就此拉开序幕。秦枫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但他相信,稳健的第一步,是通往最终解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