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就让曹操下令。”刘禅说罢,似乎有了定计,命王双备车,前往丞相府。
到了相府,刘禅没去找曹操,却先找了曹冲公子。曹冲正在吃饭,听说金神医来了,扔下碗筷就迎了出来。
“金先生,许久未见,不胜想念。”
“公子客气。闻公子回了许都,便一早来拜会,多有唐突。”
客套完了,曹冲命人收走餐具摆上茶碗,招待刘禅。
“先生,铜雀台会依先生所教,三哥大放异彩。大哥那边已经收敛许多。”曹冲还是沉不住气,先扯到邺城的事。
“我来正为此事。丕公子身后有高人啊!”
“啊?先生这是何意?三哥近来风头正盛,眼看要压过大哥一头,这高人从何而来?”
“若您是大公子,三公子如此热络,您会怎么做?”
这可问住曹冲了,他的第一反应当然是针锋相对压回去了。可转念一想,如果真这么简单,大哥为何不见动静呢?
“公子请想,大公子若与三公子争锋,赢了不过是维持现有的局面,输了却会使丞相的观感完全颠倒。故此藏拙不出,才是上策。”
曹冲这才明白大哥的用意,赶忙向刘禅询问对策。
刘禅从容答道:“大公子身为嫡长子,只要不出错就是赢。所以他什么也不做就是什么都做了。反过来说,公子要做的便是设法让大公子做点什么。”
“这——”,曹冲不解,逼自己大哥做点啥,做啥啊?这怎么可能?
“敢问公子,丞相对诸公子最看重的才能是什么?”
曹冲已经习惯了金神医这种启发式的谈话,仔细思考一会儿,答道:“威望?”
刘禅点头:“正是。其中最要紧的便是在军中的威望。若丞相不在,公子们控制不了军队,那后果不堪设想。”
“先生的意思是要让大哥和三哥比比掌兵的才能?”
“公子聪慧,一点即透。”
“但眼下又无战事,如何让二位兄长去掌兵?”
“公子,这便是你要去对丞相说的……”
刘禅凑到曹冲近前,贴着耳朵嘀咕了一阵,听得曹冲瞳孔发亮、不住点头:“原来如此!妙!妙哉!”
送走了刘禅,曹冲再也坐不住了,立刻去找他的丞相老爹。曹操正在书房办公,听说曹冲求见,不知出了何事,命他进来。
曹冲进来跪拜行礼,向父亲请安。曹操问道:“冲儿一早来此,有何事啊?”
“父亲,孩儿思得一事,来向父亲讨教。”
“哦?何事?说来听听。”
“周瑜病逝,孙权去一虎将,南方暂不足虑,数年之内当无战事。然士卒久不上战场,只怕纪律涣散、技艺生疏,将军久不上战场,更会贪图享乐、难以领军。”
曹操心想我这个小儿子长进了,开始知道关心军事了。于是笑着问他:“果如是,汝有何良策?”
说实话,曹操觉得儿子有些夸大其词。军队现在虽不打仗,但每日训练却不曾撂下。说和平久了就打不了仗也不至于吧。但见儿子积极性挺高,不忍打击他,所以顺着他的话问了一句。
“父亲,何不将军队分做红蓝两方,以竿为枪、以木为剑,划定战场,实兵对抗演练?”
“什么?你再说一遍?”曹操一下坐直了身子,他打了一辈子仗,自然是一下就听出了这条建议的价值。
曹冲便再重复了一遍,末了加上一句:“父亲,如此一来,练如战,战即练,非但可以保持士兵的战斗力,还能考核将领的指挥能力,使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曹操激动的差点冲上去亲儿子一口,这么神奇的主意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一招可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法宝啊!如此一来,自己手里这支军队啥时候拉出去都能打胜仗了。这才真正叫做如臂使指呀。
“冲儿!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曹操虽知这个小儿子聪明,却想不到他竟是个军事天才。
“是。孩儿在铜雀台见众将军比骑射,想了好些天。这箭靶是死的,敌人是活的,如何才能练出战场上的本领?今早忽然有了这个想法,便来向父亲请教。”
曹冲说完暗叫惭愧,心想要不是金先生教我,拍破脑壳我也想不出这种神策来呀。
“好!好!甚好!冲儿,你这可是立了大功一件!堪比拿下十座城池啊!好!”
曹操说罢,也不处理公文了。命人火速将程昱、贾诩、荀攸三人找来,把曹冲的建议说了一遍。
这三个老油条听得眼都直了。曹冲公子虽聪明过人,但那都是小儿科。可如今能想出这足以安邦定国的主意来,这可是国士无双啦。谁能想到,这位公子小小年纪,见识已拉开曹丕曹植十万八千里。
“丞相,若依公子之法治军,这部队便战无不胜啦!”程昱兴奋地说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