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生深以为然:“是,金队长。选择面越宽,我们就越有主动权。”
“对头!”老金一拍大腿,“就是这个理!所以啊,钱队长和我都觉得,于永斌这次递过来的橄榄枝,接住它!引入一支外省队伍,技术熟练,能吃苦,正好填补我们在路基处理、特别是石灰土拌和摊铺这类需要大量人工的粗重活上的缺口。而且,这支队伍跟于永斌绑定,他在本地根基深,协调村民关系,有他在中间压着,确实能省我们很多心,就像他说的,安排几个隐形的刺头村民进去干活,拿点工钱,运输线上的麻烦就能消弭于无形,这买卖划算!”
老金的眼神里闪烁着老辣的光:“最关键的是,这是支生力军,有竞争,才能让周永昌的队伍也时刻绷紧弦,不敢懈怠的把工程做好。两支队伍互相看着点,咱们管理起来反而更轻松,工程质量和进度才更有保障!这叫‘旁敲侧击’,嘿。”
“明白了,金队长。”江春生心中豁然开朗。领导层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一个劳务队,更是未来工程布局和队伍管理的一盘大棋。于永斌的“走一步看三步”,这次恰好与工程队的长远规划不谋而合。
“所以,”老金身体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土场协议签完,劳务合作的事,就紧跟着提上日程。你这两天,除了准备土场协议,也琢磨琢磨劳务合作这块的初步框架。你可以参照一下老刘襄松桥项目与周永昌签订的协议,整理出几个要点和于永斌去谈,只要把几个要点让他认可。劳务合同的大方向敲定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你明天去于永斌那边的时候,顺便探探他的口风,把他表哥那边的情况再摸实一点,队伍规模、核心骨干、主要干过哪些具体类型的工程……越细越好。回头,我们再拟个详细的劳务合作框架协议出来。这事儿,由你直接负责和他对接!”
“好的,金队长!保证完成任务!”江春生挺直了腰板,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但同时也充满了被信任和迎接挑战的干劲。
老金端起茶缸,咕咚灌了一大口,抹了抹嘴,站起身:“行,你忙吧。我看你跟于永斌的关系也不错。你要记住,跟他打交道,该硬的时候要硬,该软的时候也要给足面子,分寸拿捏好。这个人,是条地头蛇,用好了,是我们工程顺利推进的一大助力!”
接下来的时间,江春生像上紧了发条。取土协议已经告一段落,他的思绪则完全转向了即将启动的劳务合作。他从档案柜拿出襄,又摊开信纸,根据钱队长和老金表明的意见,结合襄松桥项目劳务合作协议书的核心要点,开始草拟劳务合作框架协议的核心条款。他写得非常认真:
合作范围: 明确以207国道加宽工程,首期K0+000至K3+000段的路基土方开挖、上车 、清理路床;土场石灰土拌和(含松土,石灰消解、过筛、土料过筛、按比例拌和)、上下车,石灰土摊铺等为核心工作内容。
队伍要求:强调队伍必须由具备相关经验的班组长带领,服从甲方人员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人员管理:要求队伍内部管理有序,有明确的分级管理负责人,提供人员基本花名册(含姓名、籍贯、年龄)。
工价结算:按完成合格工程量,依据本地公路部门制定的统一分项人工定额工日单价进行结算(具体单价需后续商定,但注明会参照公路部门标准和市场行情执行)。
质量安全:必须严格遵守甲方的技术交底和质量要求,安全责任自负但必须接受甲方的安全教育与监督。
……
这份草稿,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体现了工程队的管理要求,也预留了后续具体协商的空间。江春生反复看了几遍,确认没有大的疏漏,才小心地折好,放进抽屉里,准备明天带给于永斌看。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滑向正午。工程队食堂里饭菜的香气弥漫开来。来食堂吃饭的人是越来越少。机械修理班的人员已经不来食堂吃饭了,尽管李阿姨的饭菜上的挺有胃口,但今天中午在食堂吃饭的人,就只有江春生、财务室的张会计和后面仓库的朱慧兰三个人。这让江春生有了一点以前在治江基层社食堂吃饭的感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每次在食堂吃饭,只要碰到张会计,她的话就会比较多,东扯西拉的,特别喜欢说她老公所在的城西派出所发生的的一些奇奇怪怪的好玩的家庭纠纷和有警示意义的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