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465章 进可驰援抗金,退能守住贸易航道

第465章 进可驰援抗金,退能守住贸易航道(1/2)

    李国助听完,指尖在案上轻轻敲着:“这么说,格里浦和涯月港倒有几分指望?”

    徐光启摇头晃脑地道:

    “格里浦更偏,朝鲜戒心能小些。”

    “涯月港离济州城近,朝鲜虽容易盯着,却胜在陆路好堵,”

    “真有事时,朝廷的人想插手也得费些功夫。”

    “只是这两处都不如朝天浦便当,可比起朝鲜的态度,也只能在里头择一个了。”

    “毕竟朝天浦,他们是断然不会出让的。”

    李国助点点头,心里渐渐有了数。

    徐光启说的这些,都是实打实调查出来的情形,比对着海图空想更实在。

    哪处港外有暗礁,哪处岸边能凿石筑垒,哪条陆路能通到补给点,全在这些细碎的描述里藏着。

    片刻之后,李国助突然心下一动,又问徐光启道:

    “先生,济州本岛的港口处处受掣肘,那周围的离岛呢?有没有适合安建据点的?”

    “离岛总归自在些,不用天天看三姓和朝鲜官府的脸色。”

    徐光启正用布巾擦着沾了泥的靴子,闻言抬头想了想,摇了摇头:

    “我这些日子净在本岛转了,北边的格里浦、崖月港,南边的摹瑟浦都踏查了个遍,离岛倒是没特意去过,也没细打听。”

    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

    “不过济州东北边有个牛岛,倒是听牧卒提过一嘴,说是本岛最大的离岛,或许能入眼。”

    李国助往前凑了凑:“牛岛?先生说说看。”

    这个岛,他上辈子也是听说过的,可惜并不知道详细。

    “那岛离济州本岛不算远,就隔着道牛岛水道,也就六七里地的样子。”

    徐光启回忆着零星听来的信息,

    “听说是个盾形的火山岛,最高处叫牛头峰,虽只有四十来丈,却能把全岛尽收眼底。”

    “岛上多是黑石铺就的平冈,间或有些火山烧过的碎石堆成的小丘,海岸大半是刀切似的断崖,看着就不好攻。”

    他想了想又道,

    “最要紧的是,那岛有两个天然港湾。”

    “西边的珊瑚湾,水深两丈上下,说是能挡西北风,运兵船泊在里头稳当得很。”

    “东边的砂岩湾更深,有三丈上下,正对着黄海航道,”

    “真要出兵驰援登莱或东江,从这儿启航最便当,舰队能直接扎进航道里去。”

    “岛上有水源吗?”

    李国助最关心这个,抗金据点总得能屯兵、能扎根。

    “有淡水。”

    徐光启点头,

    “听说是有个卧洞泉,常年出水,牧卒说养活上千人不成问题。”

    “岛上丘陵平缓,随便找几处高坡就能修炮台、筑烽火台,”

    “真要是跟济州城、朝天浦那边的烽燧连上,”

    “倭寇的船只要敢靠近,半个时辰就能传讯过来,能形成个三角预警的阵势。”

    他又补充起岛上的情形,

    “现在岛上没人常住,就三四月到十月,济州牧会派十来个牧卒上岛”

    “那岛是官牧的季节性牧场,养着三四百头牛,都是用来繁殖的耕牛,金贵得很,不许杀来吃。”

    “除了牧卒,就是些渔民,开春去捕青花鱼,秋天潜海采鲍鱼,也就二十来条小渔船,没什么威胁。”

    “这么说,岛上基本是块荒地?”李国助眼里亮了亮。

    “差不多。”

    徐光启道,

    “朝鲜有禁令,不许百姓在岛上过夜,怕有人私垦,所以只有牧卒临时住的石砌窝棚,还有渔民搭的几个草棚子。”

    只是说到这里,他语气沉了沉,

    “不过也有麻烦处,需得保留济州牧民登岛放牧的权利。”

    “而且济州右营的水师每月会去巡两次,稽查私垦,不算完全脱得开监管。”

    他顿了顿,又想起一事,

    “牧卒说冬天北风一刮,浪能掀到两丈高,船难以靠岸,搞不好得封岛两三个月,那时候粮草接济就难了。”

    “春天东南风大,东港的浪能拍碎崖石,也得小心。”

    李国助却没太在意这些难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

    “有两个好港湾,有水,能屯兵,还能控着黄海航道,总比在本岛被官府和三姓盯着强。”

    “朝鲜巡哨勤些不怕,咱们把炮台筑在牛头峰上,真要动起手来,他们也未必敢轻易登岛。”

    徐光启看着他眼里的盘算,知道这少年又动了心思。

    牛岛的位置、断崖、双港、淡水,样样都合了抗金据点的刚需。

    至于那些监管和巨浪的麻烦,在李国助眼里怕是都能想办法应付。

    毕竟对眼下的永明镇来说,能找到一块相对自在,又能直扑抗金前线的地方,已经算是难得的机会了。

    见李国助眉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