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454章 不知先生有没有见过铁匠铺里的风箱

第454章 不知先生有没有见过铁匠铺里的风箱(1/2)

    金属活塞环的出现,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虽然更早有人尝试,但约翰·格罗夫在1855年为兰开夏郡-约克郡铁路设计并广泛应用了现代意义上的分体式金属活塞环。

    这项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密封性,成为应对高压蒸汽的关键解决方案,并迅速成为标准。

    他在活塞外圆上加工出环形槽,嵌入分段的弹性金属环。

    活塞环本身有张力,能向外撑紧气缸壁。

    工作时的蒸汽压力作用在活塞环背面,将其更紧地压向气缸壁。

    多道活塞环能形成曲折路径,进一步阻碍气体泄漏,

    同时有助于将润滑油均匀分布在气缸壁上,减少磨损并辅助密封。

    其密封效果远优于软填料,耐磨性好,寿命长,

    摩擦损失相对较小,结构相对简单可靠,尤其适用于更高压力的蒸汽。

    金属活塞环一经问世就迅速成为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活塞密封的标准解决方案,

    并在材料、环数、截面形状、表面处理等方面得到不断优化。

    而永明镇的蒸汽机气密性提升技术,在李国助看来目前还处在软填料密封的早期阶段。

    镗床虽有,但与约翰·威尔金森发明的水力镗床相比,在精密程度上还有一定差距。

    不是李国助不想引导永明学会在蒸汽机气密性技术上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而是目前的技术条件还不允许,即使引导了,透露了作用也不会太大。

    与提升气密性相比,李国助觉得双向汽缸才是目前能大幅提高蒸汽机功率的重要突破。

    但他却不肯对永明学会透露半点,也不肯进行适度的引导,宁愿固执地等待下去。

    这主要是因为永明镇的煤炭资源目前基本都是从朝鲜进口的,还不足以支持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平安道的无烟煤主要是用于炼铁、炼钢,只有咸镜道的褐煤和烟煤才会被用作燃料。

    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燃料,是用于冬季的取暖,只有一小部分才会被用于蒸汽机。

    所以现在即使发明了双向汽缸,煤炭也不足以支持永明镇一年四季都使用蒸汽机。

    这就是让李国助没有动力去亲自“发明”双向汽缸的原因。

    至于在燃料短缺问题解决之前,有人能发明双向汽缸,李国助还是乐见其成的。

    比如现在,他就颇为期待徐光启能搞定双向汽缸。

    可惜徐光启显然是钻了牛角尖,把心思都用在了改善蒸汽机气密性之上。

    偏偏他在这方面也想不出突破性的方案。

    有那么一瞬间,李国助是挺想引导他换个思路,去琢磨双向汽缸的。

    可转念一想,双向汽缸蒸汽机虽然功率比单向汽缸高,也更节约燃料,

    但解决不了燃料短缺问题,还是难以做到一年四季都使用蒸汽机的。

    于是他也就忍住没开口。

    其实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库页岛的西部和南部就有大量的中低变质烟煤和褐煤矿藏。

    只要去开采了,就可以解决永明镇取暖和生产燃料短缺的问题。

    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要不要去开采,而在于有没有人去开采。

    目前永明镇的人口已经接近十万了,

    但开荒、养蚕、纺织、制糖、捕鱼等工农业生产都需要人手,

    还需要招募两三万脱产的常备军,用于对抗建奴,能去开矿的人实在非常有限。

    而且在这个时代,开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李国助也不希望这些来之不易的汉族人口去开矿。

    他也正在寻思着,要不要忽悠朝鲜人、女真人,乃至日本人去库页岛挖煤。

    如果真能实施的话,永明镇的燃料短缺问题便能得到解决。

    到时如果还没有人能发明双向汽缸的话,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唉——我觉得先生可能是钻牛角尖了——”

    李国助鬼使神差地开口道,

    “实在想不出办法提升蒸汽机的气密性,也可以换个思路嘛——”

    “比如说现在的蒸汽机,蒸汽只能从一个方向推动活塞,”

    “倘若能想个办法,让蒸汽能交替着从两个方向推动活塞的话,”

    “是不是就能提升蒸汽机的转速呢?”

    “唉!对呀!”

    徐光启的眼神顿时亮了,立即头头是道地分析起来,

    “现在的蒸汽是靠蒸汽活塞向上推,然后将汽缸内的蒸汽冷凝,”

    “靠活塞的自重,及汽缸与外界的气压差,使活塞下降,以实现上下往复运动,”

    “倘若有一种汽缸,能引导蒸汽从两个方向交替推动活塞的话,”

    “那蒸汽机转速肯定会得到大幅提升!”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