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北部海域出现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这支舰队打着上黑下黄玄武星堡盾徽旗,正是永明镇的舰队。
他们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要攻占济州岛。
早在1621年,李国助在朝鲜铁山之时,
黄昭就给他透露了西人党将发动政变,推翻光海君,扶植亲明的绫阳君上位的消息。
李国助当时就萌生了趁政变之时,攻占济州岛的意图。
可惜当时,政变的时间还没定下。
但作为穿越者的李国助却知道,这场政变发生在天启三年三月十二至十四。
不过穿越者偶然造成的蝴蝶效应,可能会使政变发生的时间提前或者推迟。
于是为了确保赶在政变之时攻占济州岛,
李国助从去年八月,打退建奴以后,就开始准备舰队了。
今年正月,李国助终于收到了黄昭的来信,他们发动政变的日期果然与历史上一样。
于是李国助就定好了舰队出征的日期——三月初一。
这是永明镇对外扩张与抗金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绝不容有失。
所以他为这次战役召集了一支拥有整整五十艘战舰的庞大舰队,集结在海藻湾。
若是集结在金角湾,三月初一外海尚未冰消,舰队离不了港。
这支舰队的主力战舰,是永明镇的始祖六舰,及七艘500吨级的老闸船。
剩下的三十七艘战舰中,除仁王号外,其余三十六艘战舰皆为最新设计的120吨级的老闸船。
它们都是去年,雅兰造船厂利用威尼斯军械库的预制件生产模式建造的库存船。
这次战役后,他们就会被陆续交付给福建商帮内部的买家。
李国助自信可以用这支舰队歼灭当时的朝鲜水师。
根据黄昭提供的情报,当时的朝鲜拥有全罗左水营、庆尚右水营、济州水营三大水军营。
全罗左水营拥有战舰60艘,水兵3000人,是南海防线的核心。
庆尚右水营拥有战舰50艘,水兵2000人,主要负责对马岛方向的防御。
济州水营拥有战舰30艘,水兵1500人,负责济州海域的防御和巡逻。
这三支水军营合在一起,拥有战舰140艘,士兵6500人,是东亚海域一股不容小觑的海上力量。
但李国助却有信心用自己50艘战舰的舰队一战打垮朝鲜的整个海军。
然而实际上,这三支水营是不可能在这场战役中合在一处的。
因为济州水营肯定会第一时间来阻拦永明镇舰队登陆济州岛。
其结果必然是被战舰数量和火力都远超自己的永明镇舰队迅速歼灭。
而此刻,济州水营的舰队已经出现在了李国助的望远镜中。
“传我号令!抢占上风位,准备射击!”
眼见对方船上打来旗语,要求进行交涉,李国助却不予理睬,反而下了攻击命令。
他显然是想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占领济州岛,然后再与朝鲜展开谈判。
很快永明镇舰队如同一道移动的城墙,在晨光中展开阵型。
始祖六舰成单列纵队,侧舷炮门全开,黑洞洞的炮口对准济州水营舰队。
李国助的“禺疆号”居首,杨天生的“扬威号”、陈衷纪的“平波号”紧随其后,
张弘、陈勋、洪旭的战舰分列四至六位,
每艘舰的甲板上都站满了手持火铳的水手,帆布上绘制着“海鲸吞日”徽记。
7艘500吨级老闸船在两翼展开,同样是侧舷炮门全开,侧舷炮数量虽不及始祖六舰,压迫感却分毫不减。
120吨级都“仁王号”斯库纳帆船脱离主力,借着侧风快速穿插至海峡东侧,负责警戒与包抄。
36艘120吨级老闸船则如蜂群般向两侧迂回,随时准备封堵敌舰退路。
这时,济州水营的舰队已进入肉眼可见的距离。
那是30艘中小型板屋船,最大的不过300吨,
每艘仅配4-6门小型佛郎机炮,多数士兵仍手持弓箭与藤牌。
水营指挥官金梦瑞站在旗舰“济州号”的船头,望着远处那片遮天蔽日的帆影,手中的令旗几乎握不住。
“传令各舰,保持战列线,距离八百步时自由射击,优先打击敌舰桅杆!”
李国助的命令通过旗语迅速传遍舰队。
他深知,这场战斗的关键在于发挥重炮优势,避免陷入接舷混战。
同时,他也不想给朝鲜造成太多战舰损失和人员伤亡,方便后续的谈判。
巳时三刻,“禺疆号”率先开火。
22门重炮从侧舷同时喷射火焰,炮弹拖着白烟掠过海面,如冰雹般砸向朝鲜舰队。
金梦瑞的旗舰“济州号”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