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无忌接过奏章,细细阅读,眉头逐渐紧锁。
奏章中描述的灾情远比李善长口中的更为严重,关中作为大明的重要粮仓,一旦粮食减产,将对整个国家的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他放下奏章,目光再次扫过群臣:“诸位爱卿,对于此事,有何良策?”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无人应答。
张无忌心中暗自叹息,他知道,这并非群臣不愿为,而是此事确实棘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这时,李善长再次开口:“陛下,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一是调集粮食赈灾,二是组织百姓开渠引水,抗旱自救。
同时,微臣还建议,陛下能亲自前往关中,慰问百姓,以安民心。”
张无忌闻言,心中暗自点头,李善长的建议中肯且实用,既有眼前的应急之策,又有长远的规划。
他站起身,目光坚定:“李卿所言极是,朕即刻下令,从江南等地调集粮食,运往关中。
同时,着工部组织工匠,协助百姓开渠引水。
至于朕亲往关中一事,也势在必行,朕要亲自看看百姓的疾苦,听听他们的心声。”
群臣闻言,纷纷跪拜,高呼陛下圣明。张无忌挥手示意众人平身,心中却是一片沉重。
这一去,必然艰难重重,但他更清楚,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为了百姓,为了大明。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