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经千问 > 永恒眺望:申命记34章摩西之死的末世论解读与圣约传承

永恒眺望:申命记34章摩西之死的末世论解读与圣约传承(3/3)

是对申命记式传承的一次积极实践。通过合理的权柄移交,教会能够保持活力和创新,确保信仰的传承和发展,避免因领袖的个人因素而影响教会的正常运作。

    科技时代的属灵眺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元宇宙等新兴概念试图构建数字应许之地,然而,我们需时刻铭记摩西对物质迦南的超越性认知。摩西在尼波山上眺望应许之地,他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上帝应许的属灵国度。在科技的浪潮中,我们不能迷失在虚拟的世界里,而应保持对属灵世界的敏锐感知。摩西临终前对山河的凝视(申34:1 - 3),也启发着基督徒在当前气候危机的背景下,积极实践“地业管家”职分,关爱自然,保护地球,因为这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宝贵产业。

    终末生命的死亡观照

    摩西在临终前祝福各支派(申33章),这一行为为现代安宁疗护提供了“属灵遗嘱”范式。在生命的尽头,我们不仅要关注身体的舒适,更要重视属灵的关怀,通过祝福和传承信仰,给予他人精神上的力量。摩西无名坟墓对抗偶像崇拜的做法,也对当代圣徒崇拜现象提出了挑战。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圣徒和领袖,避免过度崇拜,而将焦点始终放在上帝身上,因为只有上帝才是我们信仰的核心和救赎的源泉。

    结语:在约旦河畔等候终极逾越

    月光轻柔地洒向约旦河谷,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依然静静地见证着摩西临终目光中的永恒追问。对于教会而言,应当时刻警醒“律法主义”的西奈山倾向,不要过分拘泥于律法的条文,而要仰望各各他山的恩典巅峰,深刻领会基督救赎的丰富内涵。教会领袖们则应效法摩西“为人极其谦和”(民12:3)的品质,拒绝如戈恩式的权力迷恋,以谦卑和服务的心态引领教会前行。对于每个信徒来说,此生应视为“摩押平原”,我们站在现世的边缘,怀揣着对上帝应许的坚定信心,眺望“那座有根基的城”(来11:10),即新耶路撒冷,那是我们永恒的归宿。

    正如司提反殉道前所见:“定睛望天,看见神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神的右边”(徒7:55),摩西在尼波山上的凝视,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终将在新耶路撒冷的城墙之上(启21:12)得着完全的实现。这或许正是保罗在律法与恩典间悟出的真谛:“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加3:24)。而那位更大的摩西——基督——已在约旦河对岸深情呼唤:“来吧,承受创世以来为你们预备的国”(太25:34)。让我们带着对上帝的敬畏和对救赎的盼望,在信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迎接那终极的逾越和永恒的荣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