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宋狂徒 > 第114章 讲武堂

第114章 讲武堂(1/2)

    讲武堂,倒是可以,类似云南讲武堂就可以。

    曹小强默默的想到了讲武堂,嗯,这个合适,回头就以灵州讲武堂的名义办学。

    让人统计一下有多少合适的少年郎可以上学,得办多大规模的学堂,关键是财力能支持多少人。

    最好有产业支撑才行,曹小强陷入了沉思中。

    灵州路还是太穷,依靠自己的财政支出,不大可能了,只能想点别的办法。

    想到这产业,曹小强就想起了,羊吃人的羊毛产业,黑奴种植园的棉花产业。

    似乎,在这西北之地,也可以搞起来啊。

    缺人的话,可以去俘获西夏人,曹小强突然邪恶的想到。

    自己是不是会打开潘多拉魔盒?好吧,目前还没那么夸张,现在大宋内部,快人满为患了,也得给人找份工作不是?

    还有这西北之地,似乎很适合种植苹果树?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苹果树,种了以后,可以用果子酿酒。

    酿酒的这利润空间,嗯?可以将这个酿酒的利润支持讲武堂。

    曹小强目光如炬,好像找到了方法。

    西北之地,现在地广人稀,正是种植苹果树的好时机,划出地来,带着那帮讲武堂的学生们,一边开荒种树,一边学习。

    耕读,劳逸结合,不就是勤工俭学嘛。曹小强一下感觉思维打开了。

    也就在曹小强沉浸在规划灵州讲武堂中,大军回到了灵州路。

    曹小强结合风陵堡那边的消息,解散了三分之二多的军队,留下三分之一,相互轮换。

    李三德通过皇城司传来情报,西夏政局动荡,李谅栋没有了血魔压制各派势力,又在永乐城下了吃了亏。

    还让宋人打到顺州城下,弄的西夏国都的人,都一夕三惊,尤其是叶悖麻一夜被宋国灵州路节度使曹小强阵斩后,更是惊慌的厉害。

    可是李谅栋就是不回军,让西夏其他势力很有意见,以前有血魔压制着,都怕死,不敢出头,现在血魔没了,李谅栋本身实力不够强,自然有想法的人就多了。

    偏偏这个时候,辽国人也知道了西夏人收留了血魔,又在宋国吃了败仗,立刻就有了动作,陈兵边境,摆明了想要趁火打劫的。

    曹小强也暗中松了一口气,这回,风陵堡那边稳了,赶紧通知苏轼多占地方。

    同时曹小强多派了一支骑兵去戒备,同时将忙完秋收的农夫们都抽调,前去风陵堡那边加快筑城,修路。

    这是难得的战略机遇,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开疆拓土,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曹小强又写了一份奏折,上书给宋神宗赵顼,核心内容就是要人,要裁撤的厢军,禁军,去实边。

    要流放的犯人,流民也行,没有的话,把各地的泼皮无赖,都抓起来,送到灵州路风陵堡,曹小强在奏折中明确说,是人就行,自己这边缺人。

    曹小强开始组织起会编制羊毛毯的工艺的匠人,还有皮革匠人,纺织匠人,各色各样的匠人,集中起来。开始研究羊毛这工艺。

    曹小强曾经有亲戚做过羊毛加工厂,他没事去玩的时候,多少了解过一些加工工艺过程。

    在有明确流程指导,集中各色匠人努力下,一个月时间,确定了羊毛加工的工艺流程。

    黄三带着木匠,铁匠,也制造出了第一批的羊毛加工机器。

    这下,羊毛工业有基础了。

    正好,好像还赶得及,羊换毛,去搞一批看看。

    同时,也找到了棉花种子,还有苹果,哦,在宋代叫绵苹果,还有其他适合在西北种植的果树,特别是枣树,更是可以大量种植。

    也许是以前曹小强被洗脑多了,把植树造林刻进灵魂里了。

    种果树,基本要三年才有收获,正好,时间上,正好,到时候正好灵州路,应该也大变样了,至少有风陵堡顶在前面,不会再受到西夏人的威胁。

    三年时间,水利,道路,都修好了,到时候就有盼头了。

    三年,曹小强默默的在心里念叨着。

    这三年能太平吗?西夏人估计够呛,今年估计是会安分的。

    等李谅栋稳住内部局势,出血安抚好贪婪的辽国后。

    等明年秋收后,估计就是西夏人动手的时候。

    今年倾国之兵攻永乐城,又跟曹小强顺州城下,小打了一场,还被曹小强劫掠了一番,粮草应该消耗挺大。

    辽国陈兵边境的时候,曹小强不相信,西夏敢不集结兵力对垒,这又是会消耗粮草的。

    西夏本就处于缺粮区,估计是没有多少存粮的,今年搞不好要饿肚子。

    往年,一旦有饥荒,西夏人就会来大宋抢劫。

    现在估计不敢了,两年战争,西夏人可没占到便宜,今年已经大战过一场了。

    再入侵大宋,估计李谅栋也没那么大胆子,除非偷袭。

    曹小强看了看地图,现在西夏人想偷袭,也没那么容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